[转载]修或不修,都是你自己

标签:
转载 |
分类: 借花献佛 |
我的一位朋友说,她修到“无爱也无恨”了,请谈一下她修的境界如何了?
当我们修到“无爱也无恨”了,这是一种“空境”,但是顽空。因为我们的本性是爱,当我们修不出全然的爱,即使我们看起来把所有的恨都修走了,我们也没到达最后的“境界”。修没修出全然的爱,能不能爱一切,是我们修行有没有到达“最后的地方”的标准。
当一个人对你说,我把自己修空了,在我的里面“无爱也无恨”了,体会一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那是一种死空,那是一种寂空,就好像宇宙是一片荒芜人烟、没有一种生命的空壳,而不是万有存在生机勃勃的美丽的地方。当我说“我无爱也无恨”,在那背后隐藏着什么?隐藏着一种对生命的冷漠,隐藏着一种对世界的抽离,隐藏一种对老天、对存在的大不满——不满到你的头脑把它自己的所有念头都删除了,不满到你的头脑在扼杀死它自己。
我不认为一个人修到,在她的里面“无爱也无恨”了是一种境界,相反我会认为,她进入了大障碍。那是一种头脑对自己无趣,而不再让它自己存在下去的心灵的自杀。顽空不是一种头脑的自然,而是一种头脑的自杀。
如果没有掩住天空的乌云,如果没有阻挡本性的信念,太阳干嘛不放光,我为什么不去爱?如果没有阻碍本性的信念,我想爱一切,我爱大地上的每一粒沙、一撮土,甚至我想舔食蚂蚁爬过的道路。本性是爱,若谁在什么地方不能爱,谁必在什么地方痛苦;爱就是生命,若谁在什么时刻不能爱,谁在什么时刻就没在活着。
一个人修行,不管他怎样修、如何修或修什么,如果他修不出纯粹的爱,或他还不能全然的爱一切,他的修行都没到家。他在哪地方不能爱,哪地方就是他的道场,就是他的该修之处。他不爱什么,什么就是他的佛——来度他的。
顽空是一种对痛苦的厌倦的麻木的排斥,而不是一种喜爱一切的表现。当你在修行中,在你的里面你感觉“我没爱也没恨了”,而不是“我里面只剩下爱了”;当这种感觉出现,它意味着“顽空”出现了,不是“空”出现了……注意“顽空”来访你的修行世界。“空”意味着全然的爱,“顽空”意味着无爱,注意莫把“顽空”当境界。
我看到修观想法门的师兄说观想法门好,修念佛法门的师兄说念佛法门好,请谈谈观想、念佛和修行的事?
关于观想、修行和念佛,我终极的看法是:观或不观,都在那里,如梦如幻;修或不修,都是你自己,如泡如影;念或不念,佛不离你,如电如露。
都在那里——不生不灭;都是你自己——不增不减;佛不离你——不来不去。当我们有一天从诸梦中醒来,我们会看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平等的,而我们所有一切的举动都是梦。
修或不修,观或不观,念或不念,有什么分别呢?那本来的不可改变,那不可改变的本来在;那可改变的不是本来,那不是本来的改变了又有什么意义?那是梦。
因为了悟了那最终的,所以智者们最后说:没有人需要改变,没有什么地方可去,没什么要成为的,也没什么需要知道……,这是梦的完全破灭。梦的完全破灭,才是真正的醒来。这“结论”如此“正确”!
在我来看,修行绝对也是进入一个梦境,从你修行迈出第一步开始,你已经踏入梦境了。踏入修行的梦,和踏入其它的梦相同。修行是在梦中寻求梦醒,在那连环梦里,那显得不可能。修不止,梦不醒。
尽管我如此说,但当一个人来问我修不修行时,我会说,若你喜欢修——修;若你不喜欢——停下来。因为我知道,修或不修,都是你自己。那本来的,不是修来的;那能修来的,不是本来的。我不知道什么样的道路对你最好,但我知道,你喜欢的路——可能对你对了。
若有人再一步问我,“我修观想法门,还是修念佛法门?”我的回答是:观或不观,都在那里,如梦如幻;念或不念,佛不离你,如电如露。都在那里的——不生不灭;不离开你的——不来不去。这是我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