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学习和我的体会
(2011-12-01 05:40:4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境由心生 |
女儿昨天很开心,第一考试基本结束,第二她的art评分下来了,老师说可以得到5分,(满分7分),这个成绩已经让她很放心了,在交作品之前她一直惴惴不安,因为art没有一个固定的评分标准,她选的又是high
level,要求自然更高,上学期被老师评了一个3分,一直特别的沮丧,拼命做拼命画,这次终于拿到了5分,还是很欣慰的。
但后遗症就是她发誓坚决不再学art专业了,说没灵感,实在想不出好的设计。还好大学没报考设计,我随便她了,我相信度过了以考试评分为主的时间,她又会爱上没有压力的绘画的。
我发现在女儿身上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做任何事不能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否则那种目标会让她焦虑不安,失去了享受当下的乐趣。我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都是这样,反正她目前是这样,总是为了一个目标去做一件事,好像失去了目标,连事都不会做了。当然,拥有目标未必是坏事,但假如把目标看得高于一切而忽视了整个过程的快乐,那么这个过程对于她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但这可能就是一直以来的功利性教育导致的结果吧,我尝试着让她放慢脚步,但很难一下子奏效。
其实她已经很努力了,作为家长我根本不需要她考进名牌大学来证明自己教育的成功,我一直认为能够懂得如何把握幸福如何活在当下不纠结才是最成功的人生。然而,我一个人的教育显然无法阻挡社会竞争的大潮流。
女儿就成为了潮流中的一员。
她那天对我说,上了大学就踏实了。仿佛她人生的目标就是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我很奇怪问她这些想法都是从何而来的呢?她说从小到大学校的老师不都这样教吗?从小学开始,老师就耳提面命,让我们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好初中,到了初中老师又天天让我们做题目,小中考,不就是为了考上好高中吗?我周围的同学那么拼命,难道他们真的喜欢读书考试做试卷吗?
我无语了。
那么到了国外应该好点了吧。
否。
她说进了aic,才知道周围的同学都是卯足劲儿要上英美名牌大学的,大家都在默默努力,拼命读书,谁也不愿意让父母一年
20多万白花花的银子浪费啊。
可是,可是我想说,用心生活并不代表一定要拼命读书然后考入名牌大学啊。
她很诧异的看着我,反问我:那我为何要留学呢?我待在南京不挺好的吗?那我为何要努力读书呢?我考一个好的大学难道错了吗?
。。。
我语结了。
她没错,一点儿也没错。
和社会上所有人一样,我们每天忙忙碌碌,拼命赶路,就是想到达一个理想的目标,或是大学,或是名声,或是地位,或是金钱,每个人都会给自己一个目标然后给自己加油,让自己争取它。
女儿也是其中一个。
也许过了这个阶段,她会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的生命状态,会知道这些都是生活之路上的风景而已。每个人都是从这条路上过来的,即使是佛陀,也是经历了在家,求道,了悟的这一过程,最后才放下才了悟,原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生命的意义和本来面目就在于它是那么简单完美的存在,仅仅是存在。当我发现这个道理时我才真正从内心里对周围的一切尤其是女儿没有了要求和评判。
我真正变成了一个有耐心的妈妈,这才知道原来那些外在的要求,并不能让我真正做到“成为怎样”,也许会压抑自己的一些真实的想法,用头脑来指挥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样不该怎样,但那绝不是真正的知道,那只是模仿,模仿佛陀模仿神的想法,模仿得来的永远不是真正的拥有。
我只能做自己,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一个完整完全的自己。
做回自己,而不是效仿做别人,是我近期最大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