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而夜游,良已有也。况阳春昭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女儿从今天起加多了一项“课后作业”,就是重新拾起古文经典的背诵。缘于我很怕在外留学的女儿,渐渐地忘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她功课稳定后,决定开始把古文的功课帮她补上。
这篇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还是我小时候,常常听得爸爸抑扬顿挫地背过,深深为此而陶醉,至今我都能记起爸爸吟诵此文的神态。
时过境迁,20多年后,我从《古文观止》里将此文拿出,教女儿背诵。
刚刚15岁的女儿,从小生活无忧无虑,未必能够明了文中深意,也未必懂得浮生若梦的滋味,对她来说,一切都尚未开始,还没有丁点儿沉思和忧虑的机会。
一切都单纯的让人羡慕,一切都让人不可思议,可她确实拥有如此简单幸福的人生。
但是女儿已经开始成熟了,准确地说,她开始渴望成熟了。因为她发现她居然没有什么可以抱怨和忧虑的事情,而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深沉而多愁,唯独她,平静的状态像一只在冬日里晒太阳的猫——她的忧虑无处安放。
同学们的成熟让女儿心动,继而自卑自己的幼稚。
终于,女儿的忧虑找到了发泄口,她开始在乎自己的面容,在乎自己的身材,在乎自己的发型,在乎自己的谈吐是不是很幼稚青涩。
她开始成长,开始在有限的空间里对我进行着不屑的批评,对身边的权威进行着有史以来最激烈的反抗。我知道,她的精神开始脱离她,寻找宇宙中的真谛,她正在进行一场伴随着痛苦、危险却无法被阻止的游戏,从现在开始还有几年,她会像风筝一样忽上忽下,摇摆不定,庆幸的是,线还在我手里。
回想自己那个天真纯洁的15岁,看着面前这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丫头,我早已没有了训斥她的想法——看着她,就像是看着原来的自己,缓慢而痛苦地进行生命中第一次挣扎和蜕变。
15岁,一个从无忧无虑走向心事重重的年龄,一个看到自己脸上有青春痘都不敢出门见人的年龄,一个在乎别人的评价远远大于在乎自己的年龄,一个面对异性不知所措又心潮澎湃的年龄,一个遇到一点点小事就又哭又笑的年龄,一个善于嘲笑老妈的年龄,一个时而自傲时而自卑的年龄。。。。。
还好,我知道我该如何陪她慢慢走过。
愿意把青涩的时光镌刻在她清澈而单纯的眸子里,让这份成熟来得更迟些吧,她不知道,成熟是要付出代价的。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走在奥克兰的街头,让阳光无遮挡地洒向自己,想着这句话,想着爱我却离我远去的爸爸,想着我爱却拼命要挣脱我束缚的女儿。
其实,我们每个人不也是包含于天地之间的万物吗?任凭光阴将我们消磨成过客。
女儿把这篇文章读了几遍,眨眼就背了下来,一如当年的我。
然后心满意足地看着我:妈妈,这篇文章写得真好,就是太短了。
我笑了,一如当年的爸爸:是吗?那再换个长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