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小宝贝初入幼儿园恐惧症,看我这三要三不要!


标签:
孩子成长初上幼儿园宝贝教育早期教育妖精妈咪单亲妈妈可爱宝宝 |
分类: 盈盈的早教故事 |
每一个成长期的孩子,都会经历从生活了两年多的温暖家庭,转换到幼儿园的群体生活。幼儿园,是孩子通往社会的第一步,只有这一步走稳了,才可以看到小家庭以外的世界,那个绚烂无比,充满诱惑的世界。
只是这个转换过程,或者长,或者短,或者平淡到让家长不察觉,或者让家长感觉痛不欲生。看到小宝贝哭得撕心裂肺,相信不少的爸妈咬咬牙:宝贝再挺一挺,就好了!
我们是这样想的,孩子们呢?
刚入学的孩子,是基于对环境的陌生恐惧,这是由生存本能所决定。突然离开熟悉的一切,来到这个完全不熟悉的地方,而且,还要从早上呆到下午。孩子心里的焦虑和痛苦可想而知,如果可爱的爸妈再没有施以援手,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更为升级。
父母是孩子的天,是孩子的地,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爸妈必须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予帮忙,切不能听取:哭两天就好了的建议。
以下内容,抛砖引玉。
第一招:同学帮助
女儿第一次去学校参观的时候,我们走进教室,我就拉着一个我看得比较顺眼的宝贝,问她叫什么名字,多大了,这是妹妹,妹妹的名字是什么,可不可以和妹妹一起玩啊。大宝贝牵着女儿的小手手去桌子旁边坐着玩玩具,再问对面的小男生,多大了,什么名字啊,把妹妹介绍给他,让他照顾新来的妹妹,带着妹妹一起玩。
三个孩子在桌子上玩玩具,大孩子一直带着我的宝贝女儿玩耍,我就在旁边和老师聊聊,关于孩子入校的各种准备。
对环境熟悉的孩子,可以帮助对环境陌生的孩子顺利渡过不适应期。慢慢的,孩子认识了所有的同学,有了伴,对幼儿园也不再恐惧了。
第二招:老师帮助
http://photocdn.sohu.com/20110909/Img318869746.jpg
只有当孩子真正的喜欢上这个环境,喜欢上某个老师,宝贝们才愿意呆在这个环境里。请寻求老师的帮助,坦诚的说明白自已的要求。
希望老师帮多关注自已的孩子,详细告之自已孩子的喜好及特点。
请老师关注的内容包括:
1、对孩子积极参与群体活动的肯定;
2、在校三餐两点的食用,吃多吃少都请给予肯定;
3、孩子愿意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或者帮助别人的时候,请给予肯定;
以上的内容,都围绕在如何让孩子喜欢这个环境这个老师为主。家长也必须要明白的是,幼儿园里二三十个孩子,老师不可能把精力放在某一个孩子身上,这样做的目的,只是帮助孩子渡过不适应期,请明确告之老师的。一般情况下学校是两教两保,请单独和四个老师沟通以上内容,并不是每一个老师做的,都能让自已的宝贝喜欢,所以,让每个老师都能用自已的方式关爱自已的孩子,总能找到一个孩子喜欢的,愿意依赖的老师。
第三招:家庭环境改变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以后,就不再是以前在家里可以任意撒娇的宝贝。请告之四个老人,每一次接送孩子,重点都是问问孩子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可不可以表演给老人看看,然后老人用骄傲的表情和语气夸夸孩子,让孩子享受这种被认可的快乐。
而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孩子必须要去完成的工作,就像爸爸妈妈上班一样。早上送进幼儿园,下午就可以接回家,并不是把孩子丢在幼儿园不管。这种安全感必须建立。而孩子在学校里面,比呆在家里学到的东西更多,哪怕是会排队也是学习了新次序的表现,要多发现,多表扬,多肯定。孩子才会接受上幼儿园这个事情。
关于小宝贝上幼儿园这事,还有三个坚持必须要注意哦!
1、上幼儿园是孩子的工作,必须要完成,不可以因为今天心情不,今天不想去,今天身体不好就不去,如果不是病得厉害,请家长一定坚持。如果是前几天孩子真的不喜欢,可以跟孩子说好,我们今天去哪里,做些什么事,一一的做到之后,明天去幼儿园,然后回来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给孩子出选择题,而不要让他们自已做决定,必须让孩子自已去选择。举例如下:可以选择今天去幼儿园和明天去幼儿园,而不能说不去;可以选择妈妈送或者爸爸送,而不是不去...)
如果第二天孩子耍赖,做父母的一定不可以妥协,孩子明白该做什么,她用很多种无赖的方式试探家长的底限,家长如果一步一步的退让,孩子得逞,就会越来越麻烦。所以必须孩子第一次要求的时候,坚决的说:不!
2、分享快乐和悲伤:建立一个快乐奖励,每天孩子快乐的去上学,快乐的回家,和父母分享今天幼儿园发生的故事,就会得到奖励一个,如果得到五个(根据家里情况调整)奖励,就可以换取女儿想要的动物园也好,海洋世界也好,游乐场也好的玩耍一天。最好勿使用物质奖励,让孩子的快乐更加的快乐。可以告诉孩子我们上幼儿园时的囧事,比如哭鼻涕,比如耍赖不去幼儿园,能让孩子哈哈大笑拉进母子距离的同时,减轻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
3、勇敢的放手,到了幼儿园门口,把孩子交给老师的时候,必须要坚决。哪怕孩子在哭,哪怕孩子不高兴(请注意是在和孩子说好上学并同意的前提之下,而到幼儿园门口变卦的情况),如果自已有一点犹豫,一定会被孩子发现并要挟。
我们说好的,我们说好的,反复强调并告之孩子,必须要对自已的选择负责。然后亲亲宝贝,告诉孩子:我一定第一个来接你!并准时出来在孩子面前,带一个他喜欢的玩具,和玩具一起来接孩子,多创造几个惊喜。
另外,如果孩子见到你立即哭出声来,请一定知道:这是孩子一天没有见到你,终于见到了。仅仅是一个感情的表达,情感的宣泄,并不代表什么!
过来人经验:
千万不要跟孩子说的:
老师和妈妈一样!(老师是老师,妈妈是妈妈,永远不能相提并论)
不可以传递负面信息!(比如今天有没有同学欺负你啊,老师有没有打你呀,吃得好不好)
多和老师沟通(内容请只限于今天学习的内容,以便于在家里复习。且不可天天问今天吃了几碗饭,今天乖不乖这样无趣的问题)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家共同努力的心血,孩子的性格,是与一群性格不同的老人成年人博弈的结果。
目标明确之后,细节很重要,对于孩子来说,每一件事,都是大事。
悠然基于教育女儿经验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