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日导师课会议纪要
(2022-07-04 21:21:51)主题:《图解多学科知识》工作推进
时间:2022年7月3日早上8:30——12:00
地点:腾讯会议
与会人员:岳邦瑞、丁禹元、司耕硕、高李度、董清榕、雷雅茹、王玉、吴烨乔、赵素君、王梦琦、研零全体同学
记录人:王玉
审核人:费凡
一、制图学(司耕硕、研零各同学)
(一)汇报内容:
对于前期分析三个尺度的分析框架中分析目的与影响因子在各尺度进行了分析和对应,并初步尝试在分析案例上进行展示过程,但是对于影响因子与分析目的的图解过程还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思考。
(二)问题与回应:
1.区位分析面临的问题是:发展定位和功能定位的区别?
2.在邻里分析方面,主要问题为边界结构系统拆分下来的自分析目的是否能敲定在出入口、停车场、界面形态、城市风貌和基础设施这五点上。邻里范围研究是否可以用15分钟生活圈750m半径去考虑。
3.场地现状方面,框架和分析目的与影响因子关系已经较明确,现在面临主要问题为具体图解如何将影响因子对于场地的分析流程描述表示出来?
岳老师:
1.首先要明确区位分析的定位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功能定位,一个是形象定位。进而去分析自然区位,文化区位,上位规划从而去得到功能定位和形象定位。对于深入探索方面,可以采用跨学科的视角去研究区位分析,主要从管理学和旅游学等角度去研究。
2.需要将分析目的继续深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设施名称辨析。城市风貌考虑改成界面形象;邻里范围根据服务半径确定,不需要划分太多的层次;继续细化图纸,表达出影响过程图纸要表达出要素之间的关系。
3.另外是图解形式的统一,统一成平面图还是三维图需要在考虑。区位分析很少用三维图去表达,往往就是个平面,往往如果强调叠加性,通常用透视图。所以三组应统一成一种规范,所有的强调叠加(由加号形成的图)的图,是可以用三维图,但是最终的结论图的,应该是一个比较正规的平面图。六个目标选择一个进行主要分析,得出结论。
(三)下周计划:
对于影响因子与分析目的的影响过程进行图解思考,找到一种合适的图解形式。
二、规划与规划案例专题(丁禹元、董清榕、雷雅茹、吴烨乔、王玉)
(一)汇报内容
上周遗留问题为目标是否前置?框架中的“过程”指什么?如何在框架中体现?如何使框架之间逻辑扣合?
1.本周基于上周遗留问题重新修改2个分析框架及2个程序框架。首先,规划的分析框架上,现状结构和意向功能分别制约和要求空间格局,空间格局指向规划方案,而规划方案进一步改变现状结构、实现意向功能,从框架1中可以得到规划的底层逻辑,即从现状结构出发自下而上的从“供”对规划提出要求,又从意向功能端自上而下的从“需”端产生要求,进而经过权衡构建规划方案。框架2基于上述的规划的底层逻辑(结合之前分析的新范式-可持续景观格局的背景)构建,并通过分析、权衡、构建与决策四步骤与程序1、2进行扣合对应。
2.框架中内容名词解释,包括新范式语境下“景观”、“景观格局”、“景观过程”、“景观功能”、“景观服务”等的定义。
(二)问题与回应
岳老师:
1.目前的框架有用词不准确的问题,框架1左侧应为现状的结构和功能,右侧应为意向的结构和功能;
2.框架2中,经过权衡得到的景观服务,是怎么生成规划格局的?这是景观规划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打开这个环节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另外,规划方案的生成受到功能和现状的双重制约,怎么进行二者的权衡是否需要打开?
3.关于规划专题的写作,建议还是将规划的语境落实到物质实体空间规划上,或者参考设计学考虑T部分是否需要从“大规划”出发,到A部分进行收拢,最后C部分进行案例阐述。规划案例专题重点还是放在多学科知识如何介入到景观规划设计。
(三)下周计划:
1、优化2个框架、2个程序,达到逻辑自洽;
2、规划专题开始进行专题写作逻辑梳理,规划案例专题针对框架重新案例部分写作内容,修改ID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