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年6月25日导师课会议纪要

(2022-06-28 16:12:02)

主题:《图解多学科知识》工作推进

时间:2022625日早上830——1200

地点:工科楼1506

与会人员:岳邦瑞、费凡、丁禹元、司耕硕、高李度、董清榕、雷雅茹、王玉、吴烨乔、赵素君、王梦琦

记录人:雷雅茹

审核人:费凡


制图学(司耕硕)

汇报内容

基于分析目标-影响因子的基础分析框架,推导出分析的程序步骤,并结合三个尺度选取案例进行分析,在案例中阐明了分析目标--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

问题与回应

费凡师兄

现状条件分析的程序步骤中评价因子的标准和总结设计要点是否契合所有尺度的案例分析?

岳老师:

1.项目分析的逻辑为我们提出的FPDFramework-Procedure-Diagram)研究与写作框架,其中的F(基础分析框架为:结构/功能——影响因素)、P(基本分析程序为:1功能/结构-2因素-3影响-4结论)这两方面思考已非常明确,目前重点是如何通过D(图解案例)来验证和落实。

2.D(图解案例)的分析有4方面要点:

一是,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城市公园案例】来图解,也许建大本科城市公园课程能够满足;

二是,需要让7位研零同学明白我们的思路,从而应用该思路在3个尺度来完成图解过程。这一点我会在周一下午详细讲解;

三是,建大4位同学将提供案例选择,并且4位同学应参与(人员重新分配)到3个尺度的分析过程中去,来主导图解案例全部3尺度所有工作。

四是,这个工作要同时注意两方面,既要考虑框架-程序-图解之间的逻辑光滑,更要注意图解(或制图研究)本身的突破。总之,我们要的是【双重突破=分析思维的突破+图解语言的突破】,即思维的突破和语言的突破。

下周工作计划

1.明确分析目的在不同尺度中具体指的是什么?不同分析目的对应的影响因子和影响因子影响下的分析结论需要做出对应

2.寻找合适的公园前期分析案例。

3.结合案例以功能/结构-因素-影响-结论的程序步骤进行分析,保证基础分析框架--分析程序步骤--案例分析实践的逻辑平滑。


规划及规划案例专题(丁禹元、吴烨乔、王玉、董清榕、雷雅茹)

(一) 汇报内容

1. 提出规划设计与景观规划的分析框架和程序性框架

根据规划设计的定义——改变现有空间或或景观的物理结构以实现未来社会功能的过程改绘为框架的形式,将其展开表示为“物理结构”分析“过程”评估得到“可能的未来”,决策出“规划方案”(功能的空间布局)。根据规划的基础研究框架以及景观的定义(景观是耦合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能产生生态服务功能的地标空间体)导出景观规划的分析框架,即通过对自然过程的评估分析和社会经济过程的价值权衡得到功能,最终决策出功能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的一般性程序根据景观规划的分析框架总结为分析模型、构建模型、权衡模型和决策模型,通过分析模型和权衡模型的格局—功能评估、福祉—价值权衡及过程分析制定目标,从而构建景观格局,最终决策得到功能的空间布局。

2. 提出国空生态修复规划的程序性框架

承接景观规划的程序性框架并结合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现实语境,我们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划分成五个步骤。第一步国土空间本底现状分析,分为自然条件概况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两部分内容;第二步为保护与修复格局构建,分成生态保护与修复目标制定及其指导下修复格局构建(包括生态底线保护格局与生态网络格局);第三步为修复需求价值权衡,在分区分类研判修复重点时研判生态风险与社会需求;第四步决策输出,具体为生态修复优先区域识别以及生态修复分区策略引导。

3. 规划案例专题ID展示

整个专题分成T-C两个部分,T部分梳理了生态修复的发展历程与生态修复介入景观规划的范式发展历程,最后提出现行研究范式“可持续景观格局构建”的分析框架。C部分通过介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程序性框架入手,按步骤展开分别叙述,最后揭示各步骤中各学科及知识单元的介入详情。

(二) 问题与回应

岳老师:

1. 规划设计的基础研究框架中,方案输出应该处于“物理结构”与“社会功能”之间。“物理功能”制约“规划方案”,“规划方案”实现“社会功能”,“社会功能”同时要求“规划方案”。

2. 是否需要在框架中加入“目标的判定”?

3. 目前景观规划的程序性框架无法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程序性框架对应起来,程序需要与案例扣合,逻辑自洽,打磨光滑。

4.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程序性框架中需要加入“过程”,特别是社会人文过程分析的部分。

(三) 下周计划

1. 完善规划及景观规划的基础研究框架和程序框架。

2. 将景观规划的程序性框架与国空生态修复规划的程序性框架扣合。

 

设计案例(费凡)

(一)汇报内容

通过图解展示基于“景观美感度”的现状空间结构与改造后的空间“有无用”结构。黑色部分表示空间中的实体——“有”的部分;灰色的部份是“无”,表达两方面内容:一是要素围合以及承载的中空区域,第二是关键空间结构产生的场效应。空和场共同创造了无,有和无共同产生了人对空间美感感知下的用。

(二)问题与回应

丁禹元师姐:空间作用于人的场中间的箭头方向是否应该为双向?场的环形线条是否应该把人覆盖在内?回应:1.以人为主体,将箭头指向人或许更为合理;2.应该将人包含在内更为合适。

岳老师:改造前的东楼与刘泓典雕像所产生的场强应该是合在一起的一个,改造后移动了雕像的位置,雕像自己才产生了场,成为一种纪念性空间,并将一个美景区域扩大为两个,并且增加了景深;此外“有无用”不牵扯运动,空的部分基本上是由站着的人的视锥体范围覆盖的,而运动需要空间变化,但我们不在图中去表示。整个图解中将空和场完美的结合表达出来,表达有趣且明晰。

(三)下周工作计划

继续完善基于“场所整体感”和“人车交互行为”的现状空间结构分析与空间方案优化定制的图解内容。


政治学(高李度)

(一)汇报内容

1.政治学T部分写作与排版,内容包括政治学相关基础概念;政治学研究对象与特点;政治学发展历程;政治学研究内容;政治学基础研究框架;政治学学科体系

2.政治学A部分写作与排版,内容包括政治学介入空间历程;空间政治经济学基本内涵;

(二)问题与回应

岳老师:继续完成政治学写作与排版工作。

(三)下周计划

1.完成A部分写作与排版

2.完成C部分写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