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3日导师课会议纪要
(2022-05-23 11:16:01)主题:《图解多学科知识》工作推进
时间:2022年5月22日早上8:30——12:00
地点:腾讯会议
与会人员:岳邦瑞、费凡、丁禹元、雷雅茹、王玉、赵素君、司耕硕、高李度、王梦琦、吴烨乔、董清榕
记录人:赵素君
审核人:费凡
会议主要内容:
一、规划学(董清榕、雷雅茹)
(一)汇报内容
1、对“规划”的定义进行分角度总结。
2、对规划与设计进行辨析。
3、技术的含义以及规划与技术进行辨析。
4、对规划、战略、计划关系进行梳理。
5、规划的八个特点。
(二)问题与回应
费凡:
1、前边的辨析部分是在求差,但后边的规划八个特点是求同。
2、规划与设计、规划与技术、规划与战略计划,为什么是这三个的对比,缺少逻辑。规划与战略、设计是从词源进行对比,然后是规划与技术,最终是规划与设计,从虚到实的逻辑线进行梳理辨析。
丁禹元:
1、可以从不同学科内进行溯源。
2、可以从汉语都是“规划”的不同英文翻译的角度进行梳理。
岳老师:
1、从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来理解规划的实质。内涵从学科定义寻找角度,并找到关注的角度,可以通过时间轴梳理的方式,分出阶段,并对最后阶段的相关流派进行分析。外延需要对规划进行分类,初步可以分为“物质实体空间规划”和“非物质实体空间规划”两类,可以通过将已有的规划学科和规划类型全部列出在进行研究的方式进行。
2、需要跳出“空间”相关的规划,看一看各种角度下的规划。对所有与规划相关的多学科认知结构进行构建。
(三)下周工作目标
1、对“规划”时间轴梳理
2、对“规划”分类进行梳理
二、政治学(高李度)
(一)汇报内容:
1.权力与空间的关系
2.应用知识框架
(二)问题与回应:
丁禹元:认为应该对空间政治经济学中空间生产理论做一个历史梳理,并且对于为什么选择该理论为主线要做出具体说明。
费凡:权力与资本对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前面政治学基础研究框架之间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之间的关系不够明显,应该做出调整
岳老师:
空间政治经济学是应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城市空间的研究领域。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在T部分已经研究了政治学的基础内容,要研究空间政治经济学还需要以政治经济学为桥梁。
(三)下周计划:
1.研究政治经济学内容
2.完善应用知识框架
三、地图学(司耕硕)
(一)汇报内容:
1、进一步优化了上周的分析框架,将分析框架第二步明确为信息可视化,第三步将场地现状的自身属性(高程、坡度)进一步关联到要素的评价指标(相对高程、地形平坦度)。
2、针对西安市航天基地西湖公园进行场地内部分析制图,着重分析了地形因素。
(二)问题与回应
岳老师:
1.分析框架第一步:确定场地的目标和需求中,在分析的过程中方向偏离,不明确进行场地内部分析的需求是什么?进行内部条件分析时没有对标到设计需求中的问题点?进行分析之前需要充分理解分析的基础及需求,学习理解公园设计的规范,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设计的哪些部分,需要把设计需求列一个清单,明确内部分析的目标和需求是什么。进而确定分析内部条件的关联要素,去分析要素的特征是如何影响分析的目标和需求的。目前分析对于需求端不明确,导致分析过程没有指向性。分析的目的是解决设计问题,需求需要与分析进行匹配,什么分析可以
2.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思考上,而不是画图上。
3.分析框架的第二步和第三步顺序是否合理,第二步应该确定关联因素及其评价指标,而第三步通过分析图的制图实现信息可视化。
4.对于交通区位分析时,可以进行局部的交通区位分析确定共性的区位分析框架。但是在场地内部分析时,不能仅仅通过片面的地形分析来概括场地内部分析,场地内部分析是多个要素综合分析的结果。
5.第三步信息可视化应该是基于对场地目标十分明确且对场地情况十分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通过视觉思考的方式将关联因子与设计问题进行联系。
6.分析的过程和思维的过程要适当分离,分析时,分析时通常以需求为导向,首先确定想要得到的结论,再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分析图则是通过视觉思考和要素关联去完成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 下周工作目标
1.完善交通分析图结论部分
2.通过其他类型区位分析或场地内部分析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分析框架
四、设计学(王梦琦)
(一)汇报内容
1.撰写了T部分文本,将历史梳理按照四要素进行重新匹配;按照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的阶段对设计介入空间进行了分类,撰写了时期特点及不同时期介入特征:第一阶段是圈地限定空间;第二阶段是建造建筑、城市及园林空间;第三阶段是生态价值注入园林空间;第四阶段是多学科融贯阶段。
2.图解部分文字内容以内涵为指向性,编写了文字部分,解释名词概念并附加说明原则的具体内涵。
(二)意见与建议
1.岳老师:进度太慢,和师兄商量定下最后期限。
(三)下周安排
1.完成A部分剩余的和C部分的文字内容
2.完成T和A部分的排版
五、规划案例专题(丁禹元、吴烨乔、王玉)
(一)汇报内容:
1.简要阐述整个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包括从现状评估到安全格局的构建、以及对安全格局内部重要空间的识别及判定,实际上各个空间尺度基本上都是遵循以上的程序进行的。
2.在进行梳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应用的多学科知识时,发现该图纸在表达时应具备以下要点:空间尺度;各空间尺度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关键规划内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流程;可能运用的学科及对应的知识单元,本周尝试运用了3种表达方式进行图纸绘制。
(二)问题与回应:
费凡:
1.由于图信息量太大,在表达时应注意排版效果,是否能看清文字;
2.在多学科知识应用时,各学科知识是否有必要落到知识单元上还需要思考。
岳老师:
1.在融贯知识时应该将其重新整合到新的分析框架上,不应该仅仅进行知识的罗列;
2.景观规划中的3类范式实际上已经具备各自的融贯框架,第一类是适宜性评价,即麦克哈格提出的千层饼模式,实质上是将规范性知识和实质性知识通过千层饼进行整合;二是空间格局优化范式(基于forman的斑块廊道基质),其框架是源地、廊道及节点的识别,背后最基础的是景观生态学。现在我们正在走向第三种范式,即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范式,这个范式融贯框架目前还不太清晰,在多学科知识融贯时应整合出一个简洁的级联框架,再将级联框架总结成几个部分,进而展开分析具体知识单元的应用。
(三)下周计划:
1.得出一个基础性框架,这个基础性框架应是转译之后的级联框架;
2.t部分完成两个历史梳理,包括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历史梳理、生态修复介入生态规划的历史梳理,进而将范式融合在转译框架中。
六、“空间”学(赵素君)
(一) 汇报内容
1.“空间“与”场”的研究;2.图见表达。
(二) 问题与回应
岳老师:
首先,老子对“空间”的理解于“场”的理念想融合;其次,明晰“场”的概念后,对图解内容进行更改,注意细节,可适当的进行批注。
(三) 下周工作目标
本周重点对“场”与“空间”的关系进行写作,根据研究内容结果对图解部分进行再修改,尽可能进行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