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鸣访名谈”之龚琳娜

→ 马晓鸣
→ 龚琳娜(中国新艺术音乐创始者和奠基人)
→ 时间:2014年12月3日
龚琳娜:忐忑之后……
—————————————————————————————————————————————————
名家名片:
龚琳娜,歌唱家,中国新艺术音乐创始者和奠基人,活跃在当代世界音乐舞台,被誉为“灵魂歌者”和“真正的歌唱家”。2010年,被奉为“神曲”的《忐忑》风靡网络,龚琳娜迅速被中国大众所熟知。2013年,《法海你不懂爱》、《金箍棒》、《爱上大笨蛋》等歌曲,引发广泛关注与评论。2014年8月,经过三年筹备,龚琳娜推出自己的首部随笔集《自由女人》。
—————————————————————————————————————————————————
● “神曲天地徜徉古今”
2014年12月的跨年演唱会上到底会不会看到凤凰传奇和神曲女王龚琳娜的合作?一直是媒体和观众们近来最关注的问题。正在凤凰传奇忙碌的筹备演唱会的时候,龚琳娜和老锣在香港提前开唱了。据悉,这次龚琳娜、老锣夫妇受到香港中乐团之邀,于12月20日、21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与香港中乐团合作举行名为《忐忑之后》音乐会。
—————————————————————————————————————————————————
● “期待艺术碰撞的火花”
龚琳娜、老锣这对艺术家夫妇与香港中乐团已经不是第一次合作,在2010年老锣就受到过中乐团的邀请,之后为他们创作了不少民乐佳作。
香港中乐团成立于1977,是香港唯一的大型职业中乐团。乐团植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并在演出的形式和内容上勇于创新。老锣对这次演出的兴奋点在于能和中国民乐界的翘楚乐团合作。《忐忑之后》是一场共有近200人参加的演出,包括85位演奏家、40个人的合唱团。“现场音乐的魅力太大了,我真的希望大家可以走近舞台,去感受音乐给人的能量。”老锣对这次演出的期望之大,他最期待此次演出中的曲目是《武魂》,他希望能在现场看到观众们像听到摇滚音乐一样那么投入、兴奋的去听:“听完《武魂》,大家会被震撼,大气、团结,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国武术之魂的精髓”。
龚琳娜那首《爱之歌》的首演就是在4年前与香港中乐团合作,回忆第一次的合作,龚琳娜还是念念不忘:“香港中乐团是我合作过众多乐团里从演出前的排练到现场演出,最认真、最用心的民乐团,而且他们的艺术总监兼指挥家阎惠昌是非常优秀的艺术家”,阎惠昌1983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他曾先后指挥北京、上海、台湾、新加坡及香港等地所有专业中乐团,现任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我非常崇敬阎指挥,他特别能进入作品的灵魂,而且能理解老锣的作品,整个中乐团对音乐非常投入,”时隔这么久龚琳娜对那次的合作依旧难以忘怀“记得当时我演唱最后一首《声声慢》,音乐结束,我能隐约听到乐团里很多乐手轻轻的啜泣声。”
《忐忑之后》是一个全新的合作,龚琳娜抱着强烈的期待:“这次的合作,整场都是老锣的音乐作品,并且我会演唱几首风格不同的歌曲,这么多年过去了,中乐团的水平肯定一直在进步,这是很强烈的艺术上的碰撞,机会难得。”
—————————————————————————————————————————————————
●“用生命做音乐”
《忐忑之后》音乐会,不仅是龚琳娜、老锣与香港中乐团全新的合作,而且整场演出的曲目,也在龚琳娜、老锣别具匠心的选择上让大家更为期待。
整场音乐会的曲目编排跌宕起伏,上半场开场音乐《旷野漫步》轻松自然,引导观众享受音乐。之后的《陕北民歌组曲》辽阔壮丽、《易水歌》慷慨悲歌、《爱之歌》讲诉一个女人一生的爱情写照,又令人怜爱伤怀。下半场音乐会上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忐忑》、《武魂》等曲目,还有老锣特别满意的作品《徜徉天地》。“这个作品音色变化很丰富,配器方面有许多特色环节,乐队中每种乐器的个性都会分别展现。整体作品在十五分钟内,经历着不同的风景,从野外森林到雄壮高山,从高山流水到海阔天空,天地之间徜徉,山水之间游走,灵魂自由舒畅。”
为本次《忐忑之后》音乐会的演出,老锣特别重新编写了《陕北民歌组曲》,其中包含《圪梁梁》、《走西口》、《黄河船夫曲》,陕北民歌在中国汉族民歌中从艺术到技术都很有厚度,这三首歌曲极富感染力,从高亢的信天游、忧伤的离别小调,还有魁梧有力的劳动号子。三首歌曲连贯一起,一气呵成,风格不尽相同,最考验歌者功力的同时,也最能展现陕北音乐的风格和个性。值得一提的是该曲目的指挥家阎惠昌先生也是西北人,这部作品的演出着实令人期待。
另外,这次音乐会与龚琳娜、老锣同行的还有笛子演奏家王华、唢呐演奏家牛建党两位艺术家。这两位艺术家的分别演出的作品是笛子协奏曲《风吻云》、唢呐协奏曲《易水歌》。这两首都是老锣的全新作品,在本次音乐会上也是首演。如果经常看龚琳娜演出的乐迷们对王华的名字一定不陌生,王华与龚琳娜、老锣夫妇合作有八年之久。《风吻云》是一首爱情诗般的乐曲,旋律极具韵味,层层叠叠,乐队和独奏笛子一直缠绵,意犹未尽。这部协奏曲的名字是老锣命名的,风、云本是虚无缥缈之物,两者本没有定数的却偏偏相爱,这样的爱情令人凄婉、唏嘘。
现在提到老锣大家往往会忽略他是一个德国作曲家,他热爱中国音乐与文化并且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今天的中国民乐世界,对我而言已是一个家了。”他善于用自己的音乐讲述中国文化,唢呐艺术家牛建党演奏的《易水歌》就是根据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的故事为灵感创作而成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一个身赴虎穴,自知不能生还的壮士的慷慨悲歌。乐器唢呐在我们的音乐认知世界里是热闹的,老锣却在他的音乐里赋予了唢呐悲凉与痛苦。这部唢呐协奏曲将展现中国乐器唢呐的另外一面。
香港中乐团的艺术总监阎惠昌教授形容龚琳娜的声音非常独特,而她和丈夫老锣都是用生命做音乐,12月20、21日的《忐忑之后》音乐会是观众绝对不容错过的高水准民乐演出。
—————————————————————————————————————————————————
●“希望听到我们最真实的声音”
这次《忐忑之后》音乐会上还有一个特殊的环节就是“龚琳娜教唱歌”,这是以往音乐会上没有的形式,让音乐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唱出自己的声音,感受艺术。龚琳娜近期在北京也开始了“做自己不忐忑”为主题的演讲,演讲过程也加入了教大家唱歌的环节。“我讲简单的乐理知识,教大家唱民歌,让大家感受民乐与西乐的区别,学生们很快就明白了。”这是她在结束北京理工大学演讲之后的感受。
忐忑之后,为龚琳娜、老锣带来更多的听众,吸引他们走近舞台,去现场听龚琳娜的声音。正因为《忐忑》给龚琳娜带来了这样的名气,为她和老锣的音乐开启了一道门,每每演出总会有观众为了听神曲《忐忑》慕名而去,但是演出结束,观众们往往最喜欢的不是神曲而是龚琳娜和老锣的其他更具中国民乐特色的曲目。
很多人忘不了演唱《忐忑》的龚琳娜,这像是为龚琳娜、老锣的音乐开了一扇门,却偏偏少了一扇窗。太多人对他们的印象就是神曲缔造者,这是龚琳娜、老锣的困惑。“当我们成名的时候,我害怕失去自由。但是我现在明白有了这些,我可以在舞台上有更大的自由。”龚琳娜、老锣从未停止创作,一直坚持做好的音乐,“坚持创作中国自己的声音,让大家了解我们中国自己的音乐,虽然很难,但是我们能坚持下来!”
“大家看到的只是我们《忐忑》的这一面,实际上我们的音乐更宽广。”
今年6月在中山音乐厅,老锣《水样年华》作品音乐会如期举行,让不少人看到了老锣龚琳娜音乐的另外一面。与这次香港中乐团合作的《忐忑之后》音乐会相比,前者更像中国工笔画,室内音乐温婉细腻,这次演出更像水墨画中的泼墨手法,管弦乐队大气磅礴。这也是今年最让龚琳娜高兴的事情:“大家不再只知道有我的《忐忑》,也记住了老锣的音乐”。中国需要自己的声音,代表21世纪的中国。世界也等待听到这个声音。“中国音乐家们不需要跟着西方的屁股走,中国音乐本来有太多内容值得挖、可以发展。大家应该更努力学习和创作。”老锣一直在呼吁“寻找中国音乐的根,听听我们内心真实的声音。”
这次《忐忑之后》音乐会,希望让大家能重新更深刻的认识龚琳娜、老锣这两位艺术家夫妇,“我们愿意带领大家到一个意想不到的音乐世界,忐忑之后,让我们感受、认识更多。”
(全文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