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三宝”
▲ 马晓鸣
● 锄头
那把锄头从土地上撤退下来是否会怀念从前?它在屋檐下保持着倒挂金钩的姿势,有风的时候就吹吹风,有阳光的时候就晒晒阳光,它和日渐老去的母亲一样在安享晚年。不同的是它在对门弯,她在县城里。
锄头是父亲从乡场上买回来的,一把是嵌锄(刀身窄小),一把是板锄(刀身宽大),这是因为在不同季节和场合要使用不同的锄头。锄把是父亲从后山上砍回的,是茶杯粗的青冈树,他用破碗片细细的将锄把打磨了好几个晚上才交到母亲手中的。
浓浓的年味还在对门弯弥漫,母亲就和她的锄头出发了。父亲用牛犁土是很难把每一个角落都翻整到的,她就用嵌锄一点一点的将板结的土嵌松,然后在土中猫着腰用板锄掏沟沟,我们就跟在她的身后放洋芋种、下农家肥,母亲边退着掏沟边嘱咐我们要注意放洋芋种的距离,春天的太阳暖暖地照在我们身上。母亲掏完几沟后,偶尔立起身来,用双手紧握锄把,把下巴放在锄把末端,长长的喘气,同时若有所思地望着我们或远处叠嶂的山们,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
春天来了,杂草疯长,我们在破烂的教室里制造书声琅琅时,母亲正和她的板锄在土中薅草。薅草是一件谨慎的活,要掌握好力度,一锄铲去要分辨草与庄稼,母亲的锄头所到之处往往是寸草不留,不一会,大小不一的土中呈现的是一片青油油的庄稼了。然后母亲把锄头横放在土埂上当板凳,坐在上面用树叶摇着风,歇了会才把一簇簇杂草抖去泥土,抓进背篓里。放学了,只要看见挂锄头的地方空了,我就会到某块土中去等候。天快要黑了,我扛着母亲的锄头、她背着背篓,我们一起回家。
父亲负责侍弄田中的作物,土中的庄稼都由母亲掌管。翻土、薅草、收获都离不开母亲、母亲离不开她的锄头。家中的白菜萝卜、洋芋红苕堆积如山时,我却看见锄把在一点一点的变短、变小,这是母亲那双粗糙的手一天天抚摸的结果!母亲曾说,365天有300天是和锄头在一起。而我们一年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却少得可怜。
后来,母亲被我们接到了城里,母亲曾把她用过的一把锄头带了来。只是,母亲再也不会像先前一样与锄头在土地中并肩驰骋了。
母亲和她的锄头都回不到从前了。
● 斗笠
阳光和雨从对门弯巴掌大的天空下漏下来时,母亲戴着她的斗笠仍旧穿行在阡陌或躬耕于野。
母亲的斗笠顶隆而口圆,其材料是用竹篾夹油纸或棕丝等编织而成的,为了坚固耐用,母亲总会在新的斗笠上面细细的刷上一层透亮的桐油,闪闪发光的斗笠是母亲唯一的饰品。母亲曾告诉我们“进屋看脸色,出门看天色”,无论是上山下田、插秧割稻,母亲总要手搭凉棚看看天,才决定戴不戴斗笠。毒辣的阳光和淅沥的雨点挡不住母亲轻盈的脚步,因为有斗笠在头上尽职尽责地撑起一片天空。
暮色就要四合了,弯弯的山路深处走出一位妇女,她扛着锄头背着背篓手上抱着几枝干树丫,一顶斗笠很是显眼,她朝着炊烟飘绕的村庄飞快地走来,这就是我的母亲。我站在门前的核桃树下张望,不一会,这顶斗笠就移动到了眼前。从地里回来的母亲摘下斗笠时,头部会有两条白白的印迹,头发也被压得乱乱的,但她面露喜色说,大坡那几块苞谷地的肥料下完了。
斗笠一年四季挂在厢房的木板上,随时听候母亲的调遣。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斗笠为母亲遮风挡雨,母亲为我们遮风挡雨。每当看见斗笠在日晒雨淋后逐渐陈旧时,我就会惊诧一阵子:要不是斗笠的抵挡,母亲早就苍老了。
想起斗笠对母亲的关爱,我常常感到汗颜。
● 针线
做针线活时的母亲显得虔诚、专注、庄严。轻轻扬起的胳膊和穿针引线动作就像在演绎一场漂亮的舞蹈。
母亲的一双手没有闲过。农事间歇,她就开始了针线活。母亲有一个长方形的竹篮,里边有针、线、黄蜡、碎布头、剪刀、顶针等。她曾无数次面对斜风细雨坐在阶沿坎上,仔细地缝补着褪了色“的确卡”、“的确良”布料的破衣裤,还唠叨着什么,那时,我会抢着为她穿针,然后就在她旁边转来转去。在某些夜晚,母亲也要挤时间做她的针线活,她总是就着如豆的灯光宁静地忙碌,偶尔将针往头发丛中擦拭一下。姐姐们穿过的衣服经母亲拆裁缝补后,就成为一件新衣服穿在了我的身上。母亲是一位爱美的人,她总是把一块块补丁精心搭配在旧衣服上,乍看去像衣服上的一个装饰。冬天来了,厚厚的雪花覆盖着对门弯,一堆明明灭灭的火在火塘中陪伴着她,长长的麻线在母亲的右手中指上缠绕,抽拉麻线的响声在许多夜晚和我的鼾声一起一伏,在母亲质朴细密的抽拉中,一双双散发着尘土香味的千层底布鞋就出炉了。我们穿上母亲一针一线缝补的衣服鞋袜却不知道顾惜,当母亲看见我们身上又出现了一道口子时,就会惋惜地说:你们这些鬼崽崽哦,快点脱下来我给你们补。
在那些充满补丁的年月里,母亲用朴素的爱把破破烂烂的生活补住。
后来,我离开母亲去到远方漂泊,每一次离开,我总会想起《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看着母亲依依不舍的样子,我总会转身努力控制眼眶中的泪水不要流出,离别半步是天涯啊。
如今,母亲再也不用做针线活了,她曾经使用过的针线仍在那个赭色的竹篮中孤寂地等待,在梦中,母亲会不会和它们窃窃私语呢?
2011.2.24-25
题图说明:摄于2008年春节期间,地点是对门弯马晓鸣的老家,那时马晓鸣的父亲还在人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