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上背景:
尧上村位于贵州省石阡县坪山乡佛顶山脚的包溪河畔,沿河两岸民风民俗古朴,田园风光秀丽。
2002年以来,石阡县委、县政府便采取“部门帮扶、项目配合、资金捆绑、各司其职”的开发方式,着力挖掘尧上仡佬族民间民族文化。
在尧上,不仅可品山水和仡佬族文化,极具地方特色的傩堂戏、木偶戏、薅草锣鼓、毛龙、茶灯、铜号唢呐以及情歌对唱、篝火晚会等民俗表演,也会纷纷走上前台让游客一饱眼福。一个集吃、住、娱、购于一体的民族文化休闲度假村初具雏形,作为石阡县一个旅游的品牌,尧上正处深闺静候中外游客。
敬雀节:好一张亮丽的旅游“文化名片”
◎ 马晓鸣
文/图
随着6月26日“中国石阡首届仡佬族敬雀节”在石阡县坪山乡尧上村的拉开,
当日,“石阡仡佬族民俗陈列馆”在这里挂牌、“贵州省佛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也在这里挂牌。尧上已引起了多方关注。
居住在石阡的仡佬族人口有12万,居全国第三。千百年来,经过不断迁徙与民族融合,仡佬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产与生活习俗。“敬雀节”便是这些习俗中的一个典型,与其它地域、民族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文化象征意义与社会象征意义。
旅游是当代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们在忙碌于都市内的喧嚣生活之后,利用节假日来到风光旖旎的河边、山林、含有丰富文化意蕴的人文古迹游览度假,就会受到超脱尘俗的自然山水风光的熏陶。这是当下旅游的一个方向,尧上的旅游元素正与其不谋而合。
石阡县以传统的仡佬族敬雀节为基础,举办了这次“敬雀节”,其目的就是大力弘扬仡佬族的真善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加快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石阡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疑聚力之中。”深刻阐述了文化的重要性,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将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在因素,甚至是最具特色、最具竞争力的要素予以充分的发挥,从而实现文化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比翼双飞。
文化品牌是一个地方、一个区域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综合标志。如何借这个活动,更进一步壮大石阡文化产业?笔者认为该县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发掘尧上仡佬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形成独特品牌个性,集中体现文化特色,避同趋异,做奇做亮,形成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进一步搜寻古迹,追根溯源,从沉淀的历史信息中发掘潜力,开发和创造人文景点;进一步对旅游资源的文化特色进行包装整合,实现生态旅游与人文旅游的最佳结合;进一步发掘传统文化,依据相关史料、神话传说,提升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扩张力。
如何借这个活动,提升石阡知名度?笔者认为该县应继续举办一年一度的“敬雀节”,在办节中突出“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节不同”,以特色吸引游客,让敬雀节成为尧上、石阡县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加强原生态文化、景点的保护,逐步引资开发,通过举办“敬雀节”等活动,吸纳投资开发,拉动旅游业逐步发展;以不同的方式推介尧上品牌,可组织几次有影响的文化活动,通过文化笔会、研讨会等形式,让新闻媒体聚焦、让专家学者关注尧上。

链接:
敬雀节的由来
仡佬族最重大的节日就是农历二月—日的敬雀节。
每当二月初一,仡佬族人家都要做些糍粑,燃起篝火宰杀猪、牛、羊、马四牲、祭祀神牛和十二只彩凤,祈祷家业兴旺和五谷丰登。除此以外还要上演本民族特有的艺术节目舞毛龙、傩戏、薅草锣鼓、木偶戏等。
关于神牛和十二只彩凤,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许多年以前,仡佬族人居住在黄河边上一个物产丰富,环境优美的地方,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淹没了仡佬族人的庄园,只有一对老夫妇被洪水冲到一个孤岛上,幸存下来。但是这对老夫妇已无生育能力,不能延续本民族。于是俩人在梦中得知:可把自己的指甲和趾甲放进葫芦里,待半年后便可了却心愿。半年将至,在二月初一这—天发起洪水,将葫芦冲走了。在葫芦即将被冲进大海的一刹那,突然一只神鹰俯冲进巨浪,双爪抓起葫芦窜向高空。经过九天九夜,神鹰战胜了水魔,自己也被累得筋疲力尽。当他来到牛王山即观在的佛顶山时,就再也载不动葫芦了,于是他唤来十二只彩凤,叮嘱他们日夜守护着葫芦。不几天葫芦迸裂,刹那间,白雾缭绕,一对年青夫妻从葫芦里走了出来。可水魔不甘心失败,又于次年的二月初一发起更大的洪水欲制年青夫妻于死地。危难之际,十二只彩风一起向前与水魔搏斗。大战四十九天,一只彩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化做了一座高山即观在的凤凰山,压住了水魔。其余的彩凤为保护葫芦夫妻就留在了凤凰山,并陪伴着夫妻俩的子子孙孙。从那以后,仡佬族人就留下了死后将指甲和趾甲放进洁净之处的习俗。为纪念救他们于危难的神鹰和十二只彩凤,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备好酒肴和四牲敬雀。如此代代沿习,便形成了今天的“敬雀”节。
图1:尧上村口的迎客仪式
图2:敬雀节上的神秘仪式
* 原载新华网2006年6月29日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