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白丁

(2008-04-30 12:42:04)
标签:

文化

分类: 我的散文

 

                                寻找白丁

                                  ◎ 马晓鸣

 

    “有十多年不见乌鸦的身影了。我一直记得那么一种黑色的鸟,以毫无技巧的飞行姿势飞过夕阳林树。那时群山苍翠,松柏合抱,百鸟翔集……

寻找白丁
     缘于白丁的一组《山中笔谭》,我与文友感到十分惊讶:这耳目一新风格的小文体,究竟出于何人?我们都猜疑着这“白丁”八九是个笔名,而且是深植于文字多年的老者。这组文章发表于《铜仁日报·梵净山周末》,估计“白丁”离我们不会太远。
    “麦子是一种优美的庄稼。丰饶、典雅、充满女人的成熟美。大片大片的麦田,麦穗整整齐齐,洁净、苗条,不枝不蔓,令人感动。”这浸透着泥土芳香的文字来源于生活,还原成生活。使人百读而不厌倦。打动人心的《乌鸦》、《麦子》、《偷柴》等篇什常常勾起我的某种思想与回忆。我决定要寻找“白丁”。正当我欲向当期的编辑打听“白丁”的情况时,一封信寄至我的手中。
    “我以白丁之笔名在《铜仁日报》分次刊登了一组散文,不像样,勉强可以向朋友报个到:我总算又在乱写写了……”老友肖惟的这封信让我又惊又喜:在之前,肖惟是不用笔名的,而且其文体中流露的是对生活一种强烈的渴盼。如今名字与体格一改,怎认得出他?这不禁使人想起青年诗人马仲星在《人文田夫》中的一句话:这世道确实在变。
    认识肖惟,缘于文字。他比我操笔早,认识他时他的文字亦很是入道的了,其文还得到了徐成淼老师等大家的嘉赏。后来,在他的引荐下,我结识了lsq、nyj等作家,对我的文学创作有了许多帮助。虽然我与他同处一片地域,因为各自为生计奔波,见面的次数很少,只在信中诉说各自对生活的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肖惟只读过小学一年级,6岁时因脑膜炎而成了失聪、失语者,与人交流全靠用笔在纸上进行。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参加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自学考试。其间,又有文章发表于《人民文学》刊授版、《散文诗》等刊物。没有太多的以残疾人的身份为谋生的手段,十七八岁就去思南、铜仁等地作油漆匠。前段时间,他欲筹资在石阡县城投资肉牛短期育肥,却因资金短浅而搁置。如今,他靠的是承接一些油漆粉刷的小业务而谋生。就这样,他从从容容的走过了三十年。
    肖惟的《山中笔谭》既是关于山中事物的一组特写,也是自己对山中事物灵心慧质的体现,正是这样的用心歌唱,使得《山中笔谭》真实可信,耐人寻味。信中得知《山中笔谭》是他在费力收捡那些逝去的隐约的往事,他的这种回忆与见解更使其文大放光彩。
   “那群追赶夕阳的鸟影,毫无技巧的、无心机的飞翔。安详。不疾不徐地沉没在晚霞的余辉之中。”当夜深人静,着一壶浓茶品读这样的文字,怎不令人为之振奋?

 

    * 题图:刘卓文先生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