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狮子山,位于苏州高新区的核心地带。二十几年前,它被苏州乐园占据着。那句“迪斯尼太远,到苏州乐园”的广告语,曾经吸引了全国各地,尤其是江浙沪的游客,来此游玩,一时名声大噪。



1997年,国内的主题乐园少得可怜,正处于起步阶段。而苏州乐园与上海东方电视台及香港中旅建筑有限公司、香港金宁有限公司精诚合作,一炮打响,正式开园后,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一个游乐胜地。当时,我和妻子带着刚读初中的儿子一同去游玩过。因生意上的合作关系,苏州附近的客户前来,我也曾陪同一起前往。



那个时候,登狮子山也是要买门票进入苏州乐园后才行的。由于游乐项目处处要排长队,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故我一次也没有抽出时间上山,只是在山下望望而已。
2017年,苏州乐园在运营二十周年之际,因为规划原因,乐园整体拆迁,新址选择在大阳山下。历经三年的建设,于2020年的5月20易地开园,苏州乐园从此焕发了青春。



狮子山,又名岞崿山,因形似卧狮得名。无论远观与近看,均栩栩如生。更为神奇的是山的西南面,有两座便被称为索山与铃山的小山,很像是被卷起的纤绳和狮子正在玩耍的铃铛。



铃山,传説是狮子脖子上的铃铛。铃山,又名皇妹山、皇妹墩。宋高宗南渡,其妹寿圣公主,因病死后葬于此而得名。索山,又称笠帽山,传説是牵狮子的绳索。因开山采石,基本夷平,现为索山公园。竹园路上横跨京杭大运河的“索山桥”也以此命名。



狮子山,南北走向,长约0.5公里,海拔114.5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东北六公里处为虎丘山,两山遥望。于是在苏州坊间,流传着“狮子回头望虎丘”的传说故事。



根据相关资料介绍,“狮子回头望虎丘”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秦始皇东巡至海湧山(虎丘山别名),企图挖掘山体剑池下的吴王阖闾墓,以搜寻地下皇陵中埋藏的吴王宝剑。不料,蓦见一只白额金睛猛虎坟中蹲踞。秦始皇大惊,当即拔剑击虎却未遂。一剑砍在岩石上,即留下了“试剑石”之遗迹。逃遁后的猛虎后又窜回,重新占山为王,并危害山下人畜。曾在寒山寺的神僧寒山,传说为文殊菩萨的化身,时在西方灵山。他的坐骑是一只威武的青狮神兽。因不忍白虎作恶,趁主人闭目养神之时,偷偷潜出山门径直下凡,与白虎展开一场恶斗。在致白虎毙命时,青狮亦因触犯佛规,误了回去的时辰而跌落荒野,在枫桥之南化作石山,即狮子山。就在化石一瞬间,狮子还不甘心地回首眺望斗死的恶虎。



这段传说自然充满着虚幻的色彩,而另一说,则为《吴地记》中“专诸刺王僚”的记载,似乎就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了。
约公元前515年,阖闾为争夺王位,命武士专诸在吴王僚赴宴时,投其所好,藏剑于鱼腹内,借献鱼之机杀了堂弟吴王僚(第23任吴国君主)。吴王僚死后,葬于狮子山麓。后吴王阖闾死后,则葬于虎丘山剑池下。这一狮(狮子山)与一虎(虎丘山)遥相对立,回首的狮子山,仿佛象征着吴王僚依然注视着虎丘山,至今未能忘却当年吴王阖闾对其的杀身之仇。



目前的狮子山,已经成为一个免费的开放式公园。听闻其正式开园后,我先后去过两次,基本在其北线、中线和南线都走了一遍。其实细算起来,南线应该是两边的。因为首次是北上南下,第二次是中上南下。



狮子山的游山路线,北线和中线均可上可下,而南线则只下不上。从线路来说,北线最长,从狮子的屁股位置上去,坡度较为平缓;中线最短,从狮子的胸部上去,坡度陡些;南线则既长又陡,从狮子的头部,亦即山顶下来。
我与妻子第一次去时,是从北线上去的。到了山顶,她因腿脚不便,故回撤至中线而下。我则独自一人从南线下至山下,与其会合。



走北线一路到山顶,沿途见好多地方大块的花岗岩石裸露着,犹如狮子强健的背梁脊骨。好多岩石上,镌有名人大家的题刻,如体现“爱”意的主题刻石,申时行的“状元读书台”,一直绵延至山顶。



我极目向东北方向眺望,距离近些的何山清晰可见。尽管是日天气不错,但还是望不见虎丘,它那标志性的“云岩寺塔”。再看看那醒目的“狮子回头望虎丘”大块刻石,似乎真的成为了一种传说。



倒是那块“吼”的石峰,仿佛将沉睡的狮子唤醒,让我回溯到一百多年前,狮子山上一群苏州文化名人热血呐喊,招我国魂的英勇壮举。



如今,在“志士招国魂岩”上,镌刻着徐悲鸿的“魂兮归来”,刘海粟的“精神万古,气节千秋”等题刻,将这一历史事件永远铭记。
(未完待续)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4年3月3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