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上灵岩山,一般都是从东边的“灵岩山景区”大门或西面的上山老路走的。而好多人并不知道,灵岩山之北麓,还有一条上山路线,它是从前登灵岩山寺的主要道路,清乾隆帝曾由此拾阶而上登临山顶,故被称为御道。



据史料记载,御道为灵岩山与天平山之间的游览古道,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弘历帝南巡游天平,登灵岩修筑此御道。沿途风光旖旎,有无隐庵、徐枋涧上草堂等历史遗迹。


如今无隐庵尚存遗址,之前我曾发过城西揽胜(69)《无隐庵遗址》予以介绍,而徐枋当年从光福徙至灵岩山和天平山之间的上沙村,最终生活了三十年。他的“涧上草堂”一度重建恢复于白马涧龙池风景区内,后来改为了赵宦光的“寒山草堂”,我也曾发过城西揽胜(44)《白马涧龙池景区》下有所提及。


走御道上灵岩山,有两条途径可抵达入口。从木渎的灵天路至天平茶厂,在山里人家饭店处直走,至天平寺南侧,进入现在的吴中区林场过去;二是在山里人家饭店处左拐,经天灵风景别墅区外围到达。


前些年,我和好友从大焦山下来,在参访了天平寺后,旋即走这条御道上了灵岩山。因御道自民国以来近百年没有修缮,故上山道路狭窄,路面青砖已经风化,出现歪斜和沉降,走起来需留心脚下,免得绊脚跌跤。


鉴于御道年久失修之现状,灵岩山法禅法师于去年上半年,提交了《关于灵岩山寺上山御道修整的建议》的提案,得到了吴中区木渎镇人民政府的采纳和重视。去年下半年,斥资八十余万元,对灵岩山上山御道着重进行修缮。修复段总长度约820米,路幅宽度约2.1—2.4米,路面材质以青砖、弹石和裸露泥土为主,其中青砖路面350米,弹石路面240米,裸露路面230米。



故当我前不久和朋友登灵岩山后,从灵岩山寺西侧北下御道时,竟觉得有点不认得了。道路不仅比原来加宽了,路面几乎是新的,与原来走过时留下的印象大相径庭。



下到御道口后,走了以前未曾走过的路,即上面介绍的第二条途径,只不过是倒了过来,经天灵风景别墅区外围,到达山里人家饭店。



如此一来,北上灵岩山的御道,我算是老的和新的都走过了。于是便有了比较,新修的道路走则好走,但我宁愿还是走老道,感觉以前更有山林之野趣和登山之乐趣。
本文中,先是附列了前些年走老路上山之所见。在到达灵岩山寺正门后,再原路返回由御道下山,照片中则是去年修缮后的情形了。


当然喽,政府花钱费力来修缮这条登山御道,毕竟是一件好事。对于那些体弱的,腿脚不便的游客,现在上山毕竟要方便得多,走起来也舒坦的多。



据说以前这条御道上,有几块摩崖石刻的,但我上下两次均未看到。问与我同行的好友,他说二十几年前去时,也未尝看到过。
究竟是我的粗心大意,还是后来佚失了,不得而知。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4年3月15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