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苏州灵岩山后山御道下,有一座“天平寺”。初见之,心里总是有所疑问:一是它与天平山后山的“天云寺”仅一字之差,平时容易混淆;二是既然名为“天平寺”,居然不在天平山边上,跑到灵岩山这边来了。


之后在看了相关资料后,方知这天平寺,亦即天平山景区内的“白云禅寺”。是于2007年易地重建,历时两年多建成的。


如此一来,在知晓了天平寺的今生后,就不得不再看看它的前世了。
白云古刹,始建于唐宝历二年(826年),由僧人永安修建。初为白云庵,也称白云寺,以白云泉得名。


宋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念祖茔在此,奏请为“范氏功德香火院”。
宋仁宗赵祯以山赐之,敕赐寺额,曰“白云禅寺”,亦名“天平寺”, 遂成范氏家庙。
白云古刹,元末毁。明洪武年间重建。现有寺宇为晚清重建。仅存硬山式大殿三间两厢和山门,大殿台基和莲瓣绕联珠覆盆式柱础为古物。一千多年来,它见证了天平山的演变和发展,是天平山保留历史风貌的重要载体之一。


去过天平山的人都知道,现今白云禅寺内是没有菩萨老爷供奉的。它们已集体迁移,搬到新建的天平寺内了,也算是适得其所。


现今的天平寺,位于木渎天平村照山嘴赤山坞。而天平村,已是2003年11月,原新华村、天灵村、天平村三村合并而成之总称。平时去的时候,只要沿灵天路至天平茶厂,经过“山里人家”饭店直行即可。


过了“山里人家”勒石,马上就能见到一座石牌坊,坊额题“天平寺”,下枋分别题:“佛教圣地”和“净土道场”;坊柱楹联为:“佛道幽深直入圆通妙境;法门广大全彰寂照天平”。牌坊背额题“弘扬佛法”,下枋分别为“庄严国土”和“利乐有情”。


由此至山门,见上悬“天王殿”额。入得寺来,参访一圈,见天平寺新建的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财神殿、下沙庙、下旺庙、念佛堂、斋堂、钟鼓楼和僧舍等。高耸的佛塔,以山峦为背景,颇具气势。塔基下方,分别有“绕塔功德”和“绕塔方法”之简介。


寺院除了这座佛塔有点角别外,还有“下沙庙”和“下旺庙”与众不同。它是由原天平村的下沙庙、下旺庙和太平庵三座小庙,整合迁移到新址所建,庙内供奉有 “天爷”及本地村民信奉的各位菩萨。据说这位“天爷”,就是天平山景区内“天云寺”供奉的清末江南名医叶天士。


其实吧,苏州的一些佛寺和道观,都有一些殿宇,专门供奉地方上的一些传奇人物,他们为当地百姓做好事,造福于民,有口皆碑。故得到历代民众信奉,亦是天经地义之事。


那些人民仰拜的历史人物,在苏州的五峰山道院、何山道院、悟真道院等寺观内都有专殿或合殿供奉。因我之前在有关博文中已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4年3月1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