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寒山,人们自然而然的会想到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凭借着唐代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诗,名闻遐迩了一千两百多年,直至今日。


寒山寺,是以唐代诗僧“寒山”命名的寺院,并非一座山的名称。而上篇《法螺寺》中就提及的寒山,则是实实在在的一座山体,它位于苏州城西天平山西北,支硎山以南。

“飞鱼峡”刻石群图示

“飞鱼峡”刻石

乾隆:《飞鱼峡再叠旧作韵》
石峡龙门似,常看鱼闯然。
息原入潭水,飞即上云天。
或羡知名士,抑希登籍仙。
留题意何属,欲问隐居贤。
论知名度,寒山岭可能远不及寒山寺。然其在明代乃至清代的名气,却也并不逊色。何以见得?

乾隆:《飞鱼峡叠旧作韵》
飞鱼亦此峡,漫讶岂其然。
地借宁家地,天犹浪水天。
一空能外物,万有总真仙。
而我原无涉,惟求济世贤。
乾隆:《飞鱼峡三叠前韵》
溪鱼异于海,那有翅飞然。
讶此胡名峡,岂其遂奋天。
设如烧尾喻,益远曝腮仙。
触景聊成咏,犹惭四十贤。

乾隆:《飞鱼峡》
朗山谁假借,浪水已疑然。
源溯云中窦,光澄镜里天。
投竿庾信钓,溉釜宁封仙。
所遇欣初得,还因缅昔贤。
根据相关资料介绍: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高士赵宧光在此买山葬父,守孝终生,并叠石造园,疏泉堆山,筑成寒山别业。这些集山水、园林、书画为一体的艺术建筑,分布有千尺雪、云中庐、弹冠室、惊鸿渡、绿云楼、飞鱼峡、驰烟驿、澄怀堂、清晖楼等幽绝佳境。


乾隆:《寒山别墅》
泉出寒山寒,秀分支硎支。
昔游曾未到,名则常闻之。
烟峦欣始遇,林壑诚幽奇。
应接乃不暇,而尽澄神思。
庭前古干梅,春华三两枝。
孰谓宧光往,斯人宁非斯?

乾隆:《出阊门游寒山即景二首》
清晓出阊门,轻阴凉变暄。
递来将雨意,虑致碍春温。
麦叶秀含润,菜花黄较繁。
将兴耕作矣,爱听上农论。
鸣鞭度庆桥,别墅见山椒。
小憩支公阁,闲凭赵隐寮。
竹虚原自密,花冶却非妖。
欲畅青莲想,法螺喜不遥。
以至于清乾隆帝六次南巡均驻跸寒山别业,作为自己的行宫,赐诗三十余首。“寒山别业”之名,渐被“皇宫岭”取而代之。



赵宧光:“千尺雪”
除了皇帝对此情有独钟外,寒山别业也得到了那些文人士大夫,墨客骚人的青睐。他们在此吟诗作赋,舞弄风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并被镌刻在寒山的山岭中。从而赋予那些冷冰冰,硬邦邦的岩石,有了历史的温度,文化的韵味。


赵宧光:“夗延壑”
早在十几年前,我和苏州文庙古玩城“大吉行”的黄老板就曾去寻访过,那时寒山岭的景象是茅草遍布,一片荒芜。因当时时间已晚,到了下午四点多,最终一无所获。回来后,心里一直牵记着那个地方。


“凌波栈”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终于出手来具体实施那些摩崖石刻辨识和保护工作了。不仅在现场立了“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还设立了摩崖石刻的编号和分布方位图,便于人们按图索骥,寻找和欣赏。


(赵含元诗,王穉登书)
奔泉静注千寻壑
飞瀑赢回万仞峰
乾隆:《寒山千尺雪》
支硎一带连寒山,山下出泉为寒泉。
淙淙幽幽赴溪壑,跳珠溅玉多来源。
土人区分称各别,岂能一一征名诠。
兰椒策马寻幽胜,山水与我果有缘。
就中宧光好事者,引泉千尺注之渊。
泉飞千尺雪千尺,小篆三字铭雪峦。
名山子孙真不绝,安在舍宅资福田。
槃陀坐对清万虑,得来曾有诗亦然。
雪香在梅色在水,其声乃在虚无间。
寒山摩崖石刻,现已发现三十八处,并全部拓制完毕。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为赵宧光自题。具体有洗心泉、飞鱼峡、千尺雪、丹井、芙蓉、云根泉、贮月瓢、看云起、阳阿等,均为应景而名,体现了对寒山的一往情深。另有摹其父赵含元手迹的题刻。


申时行:《访赵凡夫寒山别业》诗

乾隆:《千尺雪杂咏五首》
二为乾隆御题。主要有《千尺雪长句》、《寒山别墅》、《出阊门游寒山即景二首》等。
另有明代首辅申时行、明代书法家王穉登的题刻,也极为珍贵。


乾隆:《戏题空谷》
幽人昔时隐空谷,与木石居鹿豕游。
岂谓高卑起飞阁,更教杂遝鸣群驺。
徒观梅竹三春雅,便拟栖迟一刻留。
驰烟驿畔多条颖,问尔低枝扫迹不。
我和好友按照图示,饶有兴致地山岭中寻找,有的在岭下,有的在岭上,甚至接近山顶,有的在则法螺寺内找到的。既便如此,找到的也就不到三十方,其中尚能辨认的只有不到二十方,其余的则漫漶不清了。

“阳阿”

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被摩入寒山崖壁的,乾隆皇帝的诗作与赵宧光景物题字,现幸存的极少,皆位于崖壁的西向和南向,其它朝向的石刻多已风化难辨。想不到这花岗岩,说起来硬度很高,但还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赵宧光:“丹井”
就我目前拍得的若干石刻来看,由于阳光照射时间的不同,以及现场杂树荒草的遮挡,有些照片看起来还是不甚清晰。总想抽一个时间,再到寒山岭去下,一是将原来拍过的照片,看现场拍摄条件是否好些,再行补拍;二是再次寻找,能否发现自己以前未能找到的石刻。


赵宧光:“贮月瓢”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4年2月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