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2023-02-12 20:17:35)
标签:

原创见闻

苏州太仓

浏河古镇

老浮桥

邵滨孙纪念馆

分类: 心泊东吴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老浮桥

 

    我走到了河西街的南首,看到河道上还有一座钢混结构的拱形桥,其桥额为“水带桥”。这桥看似不起眼,殊不知其前身竟是浏河镇区内年岁最长的一座古桥。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棋逢对手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水带桥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锡伯书吧


    水带桥,位于澛漕河流入老浏河的出口处,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元明时,水带桥为拱形环洞石桥,车来人往,绵延不断。明末因澛漕河水湍急而坍废。清初改建为三联(节)大石桥,为当时镇区内最重要的一座市桥。民国以后,浏河战事不断,两军经常在水带桥上交火,水带桥弹痕累累,遍体鳞伤,成了一座令人心悸的危桥。新中国成立后虽经多次修复,但因桥身狭窄,桥基松动,摇摇欲坠,不堪重负,后于1985年重建为钢混结构的拱形桥。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摄影展作品1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摄影展作品2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摄影展作品3


    有朋友可能要问,你上篇中提及澛漕河上有五座桥,但至此却只看到了四处。其实,在澛漕河的北端,还有一座“澛漕桥”,现称“明德桥”。因我那天只看了一眼,并未留意,也未曾拍得照片,故无法展示。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摄影展展室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范仲淹浏河治水”的大型浮雕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范公亭


    明德桥桥建桥具体年月不详,据有关资料介绍,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浏河就有此桥。据此推算,建桥时间最晚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说起这座桥,浏河百姓中的年长者都有悲惨的记忆,谓之杀人桥。因当年日军占领浏河后,在桥上设卡盘查,手持明晃晃的刺刀恐吓百姓,不时将无辜的百姓押解到桥上枪杀,惨无人道,灭绝人性。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浏河老照片陈列馆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浏河老照片陈列馆门口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浏河老照片陈列馆展厅1


    河西街南首东侧,有一栋二层小楼,谓之“锡伯书吧”。楼内正举办“致敬百年,向党献礼·一座江南古镇的巨变”摄影作品展,因空间原因,大多采用架上展示的形式。

    其外墙上,塑有“范仲淹浏河治水”的大型浮雕。与之呼应的是,前方立有一座“范公亭”,亭联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亭为纪念历史上曾经在浏河治理水患的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而建,连同之前介绍过的“范公井”,一样具有缅怀之意,让后人顿生景仰之情。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老照片:上世纪四十年代浏河段帆船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老照片:周总理接见吴健雄、袁家骝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老照片:周总理接见国际佛教僧侣代表


    与范公亭一街之隔,即河西街南首西侧,则有一家“浏河老照片陈列馆”。馆内用一百六十多张老照片,具体展现了浏河的历史人文与社会发展概况,展示了各个时期浏河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百姓生活,十分珍贵和难得。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老照片:吴健雄少儿时代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老照片:吴健雄年轻时代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老照片:蒋介石夫妇接见吴健雄


   顺浏河老照片陈列馆右转,隔壁有一栋建筑,为太仓市文物保护单位。其原为中国人民银行浏河支行旧址,现辟为“邵滨孙纪念馆”。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老照片:吴健雄和杨政宁等科学家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老照片:唐文治先生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浏河老照片陈列馆展厅2


    邵滨孙先生,太仓人,是上些年纪的苏州人都晓得的沪剧表演艺术家,沪剧邵派的创始人。自1936年投师从艺以来,先后主演了《叛逆女性》、《秋海棠》、《骆驼祥子》和《大雷雨》等西装旗袍戏,又在《罗汉钱》、《白毛女》、《金黛莱》、《母亲》、《战士在故乡》、《星星之火》《、巧遇记》、《芦荡火种》等沪剧现代戏中扮演重要角色,生动地塑造了刘大哥、刁德一等一系列身份、性格和感情迥异的艺术形象。他在《庵堂相会》、《杨乃武与小白菜》和《雷雨》等沪剧传统剧目中的表演也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曾荣获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奖、华东戏曲会演演员一等奖,为沪剧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老照片:邵滨孙先生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市级文保碑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邵滨孙纪念馆


    邵滨孙纪念馆,是2019621日开馆的。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展厅分为四个板块,详细介绍了邵滨孙的生平及他对沪剧艺术发展的深远影响,还展出邵滨孙获得的各项荣誉证书、创作手稿、作品磁带等。在馆内,我的耳边仿佛又听到了他刮辣松脆,清亮煞念的声腔。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邵滨孙纪念馆内楼房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邵滨孙纪念馆内砖雕门楼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邵滨孙纪念馆内剧场


    馆前的那条街,叫做“滨河街”,较镇区的老街而言,看上去较为宽阔。我出馆后沿街朝东走去,来到了那座类似廊桥的“老浮桥”北堍,然后越桥而过,到了河的南面。那条南北向的街道谓之“中心南街”,原来南北街是以老浮桥为分界线啊。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邵滨孙纪念馆内舞台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邵滨孙纪念馆内“沪剧介绍”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邵滨孙纪念馆内剧照


    因中心南街为浏河镇的商业区,我对此不感兴趣,故马上返回到老浮桥桥面上,凭栏朝东、西两侧眺望一番。原来眼前的这条河,就叫“老浏河”。河面宽阔,便于通航。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邵滨孙纪念馆内剧场魅影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老浮桥西侧河道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老浮桥北堍


    老浮桥,可以说是浏河古镇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端庄大气,形态优美。其始建于1671年,横跨于老浏河之上。因初建时为铁索加木板,远看就像木板漂浮在水上,故称浮桥。后来在老浏河之东又建起一座浮桥,称作新浮桥,故这座位于西侧的浮桥被称为老浮桥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老浮桥南堍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老浮桥东望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老浮桥西


    历史上,老浮桥一直处于屡建屡毁的循环中,1860年,清军与太平军在浏河两岸交火,老浮桥在双方的火炮中坍入水中。1924年又毁于江浙军阀混战。1933年日军在浏河炸毁海塘,洪水涌入浏河,老浮桥不堪巨浪冲击,再次崩坍。

    现在的老浮桥建于1934年,由当时的镇长向富商和乡绅集资建成。建成之初因桥型新颖、气势雄伟,号称上海北部第一桥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老浮桥俯瞰:水带桥、范公亭、老照片陈列馆、邵滨孙纪念馆尽收眼底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中心北街南首1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中心北街南首2


    观赏毕老浮桥,我从其北堍笔直进入中心北街北首。行至新东街右拐,朝天妃宫走去。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中国功夫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新东街1

【原创】弇山夜话(10)《浏河古镇》下
新东街2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32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