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翠云宫”,是华山西峰的一个宫观,又称西峰大殿。在其前方,有一外观看上去像馒头的巨石,类似石室。正面下方有门洞,上方有窗口,石壁上布满了题刻,正草隶篆,风格迥异,堪称露天书法之大观。我向来喜欢摩崖石刻,故基本都将其拍了下来。细看正面门窗之间,题刻着“莲花洞”和“太乙莲台”几个字,其名自明。



莲花洞,又名明阳洞,由西安府同州郃阳县仁义梓里出家的道士,开凿于明嘉庆元年至六年(1522-1527年)。洞深广约二十平方米,洞内周壁原塑有三十六天尊神像,色彩绚丽,造型生动,为原在洞中修持的道士王遇真所营造。只可惜毁于上世纪的文革时期,连同开洞道士的名字也被凿毁。



在翠云宫的左前方,有一个可供游客休息的区域,贴近崖边,在那里不仅可以歇歇脚,接接力,还可仰观青峰裸岩,俯瞰幽谷深壑,真是一个好所在。边上还竖立着一块介绍“西峰”和“翠云宫”的立牌。



翠云宫,始建于清初,规模不大。但历史上一度香火旺盛,甚至超过了诸峰各庙观。其藏经楼里所存的道教真经,是华山道教研究的宝贵财富。遗憾的是,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全部建筑与所有经卷均毁于火患。



翠云宫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修,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多次修葺,方成今制。其为木石结构,依崖就势而筑,分前后两殿,上下两层。大殿内供奉北斗七星之母斗姥神位,后殿则为“三圣母殿”,供奉“三圣母”,即“华山圣母”像。



有意思的是,我在其东配殿门口看到挂有一块竖牌,上面白底黑字,醒目的写着“智取华山司令部”字样,让我顿时就像今天的天气那样,云里雾里了。
当年解放军在“智取华山”时,伪保安六旅旅长韩子佩逃至此处,以西峰为指挥部,他本人和主要随员就住在这里,似乎应是敌守军的司令部才对?但如今冠为“智取华山司令部”,莫非是解放军先攻下西峰,以此作为司令部,再指挥整座华山的清剿战斗?依我看来,“智取华山”和“司令部”应是两回事吧?



由翠云宫内登左石阶而出,劈面又见巨石横亘。其中间断裂,状如斧劈,“斧劈石”是也。相传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宝莲灯》中“沉香劈山救母”之遗迹,岩壁上刻有“劈山救母”四字。而沉香之母,即为翠云宫后殿内供奉的“三圣母”。



斧劈石下方,置有仿制的宝莲灯和开山斧。铁斧把杆上铸有“仙家宝斧,七尺有五,赐于沉香,劈山救母”铭文,因被红丝带所遮掩,我在照片中只看到了后面的几个字。



贴斧劈石前石阶上行,前方又遇巨石挡路,“守身崖”三个大字赫然醒目,上刻四个小字“孝顺父母”。由北地米万钟题,开门李人龙刻,莲峰范上古书,款识刻于右左。
我曾在外地的山上看到有“舍身崖”,苏州大阳山的文殊殿前也有。然这“守身崖”却谓之何由?从其上方“孝顺父母”的四个小字中是否可看出端倪?



原来这里本来也叫“舍身崖”,传因华山脚下王道村有一孝子上山许愿,在此跳崖,以自己的身体换得长期卧病在床双亲的安康。其孝心感动了华山神,托着孝子在空中飘然而落。待其如梦初醒时,竟已在家中,父母皆痊愈矣。为感念华山神,赞许孝子,后人遂将“舍身崖”改为了“守身崖”。



我站在“守身崖”前,看到湿滑的石蹬,角度十分陡峭。好在有铁链可扶,才不会难倒众多游客。
到了崖顶,忽见雾笼雄峰,雷劈神树,西峰峰顶近在咫尺。感觉要在这样的危崖上舍身,真的是要有一种莫大的勇气的。据说有些人就是在这里纵身一跃,跳崖身亡的。但愿此类悲剧再也不要发生,或许干脆再将之称为“惜身崖”吧?



西峰,是华山五大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其为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因形似莲花瓣,故亦称“莲花峰”。
如袁宏道在《华山》中记述:“石叶上覆而横裂”;徐霞客《游太华山日记》中也记述:“峰上石耸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李白诗中有“石作莲花云作台”句,也当指此石。



西峰,海拔2082.6米,位居五峰第三。其西北绝壁千仞,似刀削斧劈,巍峨峻峭。其阳刚挺拔之势,是华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华山叫做“莲花山”。



本来嘛,在西峰峰顶,正是一个居高临下,极目眺望的佳处。只因雾气太重,能见度差,观赏效果大打折扣。然而,人在山中,更在雾中,看到那隐隐约约,忽隐忽现的山峰,不断地变化着姿态示人,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这在晴空朗日时,恐怕是难以看到此妙境的。难怪乎,宋名隐士陈抟在《西峰》一诗中,称“此处是仙乡”的。



在西峰峰顶,又见石刻满岩,让我大呼过瘾。一一看过,其中有“摘星台”、“高可留云”、“青天一握”、“天下壮观”、“天莲一瓣”、“莲峰霄汉”、“抱璞完真”、“独立振衣”等。与此相比,那块作为西峰标志的石碑太粗劣了,有碍观瞻。这完全可以制作的好一些,又不是什么难事。



因看到峰上指示牌有“杨公塔”标志,初见时心存疑惑,莫非与杨家将领头人杨业(杨老令公)有关?等我到了峰北绝顶“西石楼峰”,方知此塔为杨虎城将军所建,时间为1931年秋天陪其母亲登临华山揽胜后,塔上镌有他的亲笔题辞。由此看来,杨将军不仅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爱国将领,还是一位大孝子哦,实在是令人钦佩。



西峰遥对南峰,欲往之,还得走回头路。下西峰后,依然过青龙背山脊,直向南峰走去。
(未完待续)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2年4月2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