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湖,位于苏州西部的太湖之滨,三面环水,水岸线长达十八公里。那里,是一个山清水秀,景色优美之地,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传统苏绣之乡。其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自古以来,养蚕织绣,是苏绣的发源地与主要生产区,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




家家养蚕,户户刺绣,一直作为镇湖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及至目前,当地的人均年收入,百分之六十以上,还是来自刺绣产业,这完全得益于这些年来对刺绣行业的不断整合、提升的过程。




上世纪的1998年,镇湖建成了集生产、销售、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镇湖刺绣一条街,把农村分散的刺绣制作,有规划地集中到镇区,形成了拥有三百多家绣庄的特色文化街,刺绣销售量也因此每年呈现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增长。但是在这条长达一点七公里的绣品街上,有的商家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致使鱼龙混杂,良莠不一的局面,大量的低档劣质绣品充斥市场,绣品毫无艺术可言,有的简直不忍卒视。若常此以往,必将影响刺绣之乡的声誉,降低苏绣艺术的水平。




也许,管理层发现了这个问题,于2009年,在保留绣品街原有风貌、文化特色基础上,又高起点、高标准对绣品街整体布局进行规划设计,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对街头牌坊、店面形象等进行综合整改。并有意识的引导,采取提升档次的措施,一批以工艺美术师领衔的工作室挂牌成立,形成了刺绣精品的集群。在四百余家绣庄中,有卢福英、姚建萍、朱寿珍、姚惠芬、梁雪芳、邹英姿等著名绣娘,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




在这个提档升级的过程中,催生了“中国刺绣艺术馆”的诞生,它与“镇湖刺绣艺术展示中心”同时于2005年开建,与绣品街一起,成为镇湖的一条风景线和文化标志,使到访的游客能够真正感受刺绣艺术的魅力,让刺绣艺术得以传承,发扬光大。目前,镇湖刺绣被第一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先后被江苏省和文化部命名为刺绣“民间艺术之乡”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镇湖这个地方,平时我也去,但相较于与之相邻的光福,以及太湖东、西两山,次数就少得可怜了。至于“中国刺绣艺术馆”,我和好友也是首次造访。
那日从万佛寺出来,已是正午时分。我俩在镇上的一家老饭店吃了午饭,随后就来到了位于绣馆街一号的“中国刺绣艺术馆”。




“中国刺绣艺术馆”,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专业性刺绣展馆。其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2007年9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2013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景区。




我俩来到馆内,犹如走进了苏州古典园林。展馆是江南民居建筑特色,粉墙黛瓦,装饰素雅,古色古香;园子是苏州园林的造园风格,水池假山、亭台楼阁,廊桥水榭。宅与园浑然一体,交相辉映。




我感到,在如此优雅的环境里,欣赏刺绣这高雅的艺术,对于每个参观者来说,应该是一件最悦目赏心的事了。
(未完待续)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1年3月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