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

(2020-02-16 20:41:29)
标签:

原创见闻

苏州钮家巷

潘世恩故居

状元博物馆

文化

分类: 心泊东吴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 苏州状元博物馆门口

    说起苏州的土特产,你马上会想到阳澄湖的大闸蟹、太湖的“三白”、澄湖的“水八仙”、黄天源的糕团、采芝斋的糖果糕点等。但你知道吗?苏州名气最大的“土特产”,却是状元。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钮家巷西首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潘世恩故居保护牌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苏州状元博物馆简介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潘世恩故居重修记

    在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的钮家巷西首,有一块勒石,上面镌刻着“评弹博物馆”、“昆曲博物馆”、“状元博物馆”等字样,后者就在近巷口的位置。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韦编几绝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消火栓的铁箱也用“瘦金体”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状元府第,群英蔚起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苏州历代状元简介

    沿街的中式平房,大门上方悬挂着“苏州状元博物馆”的牌匾。这个地方,曾是苏州“贵潘”潘世恩的宅第。在这样一个地方,设立如此一个博物馆,可谓是最合适不过了。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苏州进士榜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苏州状元传奇—申时行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笃志经学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文元

    据史料不完全记载,中国的科举制度自产生至结束,即自唐朝开科取士至清末废除科举的一千三百年间,全国共产生状元约六百余名,而苏州几近十分之一。尤其是在清代,苏州科试更是盛极一时,傲视天下,状元人数竟占全国的二成以上。群星闪耀,精英荟萃的状元群体,成为中国古代科举史上的一道文化奇观,苏州也因此被誉为状元之乡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笃行老宿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潘世恩置画图”地屏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汪应铨题:“疏影”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窗格投影亦为疏影

    苏州的“贵潘”,则是这众多状元队伍中的一支,人们心目中的一个传奇。其余的不说,但看 人们较为熟悉的三位,便知端的。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明清科举考试状元产生程序示意图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唐、宋、明、清苏州状元官品一览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麟阁芸香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苏州状元见闻录

    潘世恩(1769—1854年),字愧堂,号芝轩,清代乾隆五十八年,他二十五岁中了状元,官至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被称为四朝元老,而且深得皇帝恩宠。道光帝两度离京时都命潘世恩留京代朝,每逢潘世恩大寿都有御书对联钦赐。咸丰帝即位后,亲书琼林人瑞匾额相赠。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苏州“贵潘”简介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潘世恩、潘祖荫祖、孙像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潘世恩:钦赐状元及第匾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一枝联秀”

    潘祖荫(18301890年),为潘世恩之嫡孙。咸丰二年(1852年),考中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太傅武英殿大学士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琼林人瑞”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佐理花封”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敇书阁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虚怀

    潘达于(19062007年),潘世恩另一嫡孙潘祖年之孙媳妇。后丈夫、祖父相继去世后,年仅20岁的她就挑起了掌管门户、守护家藏的重任。我曾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看过获得我国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的苏剧《国鼎魂》,它讲述了苏州潘氏一族历时八十多年,保护并捐赠大盂鼎、大克鼎的故事,全面呈现了潘达于保鼎、护鼎、捐鼎的心路历程。剧情跌宕起伏,细节感人至深。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苏州状元介绍1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苏州状元介绍2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洪钧:钦点状元及第匾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纱帽厅

    依我来看,潘宅确是一个蕴含传奇人文故事的地方。它于200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苏州在决定重修潘宅时,决定将之改建为苏州状元博物馆。历时一年有余,耗资4300多万元,于20138月竣工,201411月正式对外开放。但这只是修复开放了门厅、轿厅、鸳鸯厅、纱帽厅和后厅五个厅,原来轿厅北面的大厅、内厅、浴室、厨房和花园尚待修复,仍不在其中。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潘祖荫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石韫玉等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钱棨等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翁同龢等

    苏州状元博物馆,总占地面积2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作为一座全面介绍姑苏状元群体、研究状元文化、展示珍贵状元文物的专题类博物馆,汇聚了苏州从宋朝至清朝这个状元群体,以及状元文化相关的珍贵文物,目前有展陈品469件,其中文物91种共187件,还不包括故居老宅所保留下的建筑文物。让参观的人们在如此典雅的环境中,观看到这多丰富的展品,尤其是那些带着特殊历史年代和人物的文物,仿佛瞬间穿越了时代,感受到了当年状元郎金榜题名时风发意气和喜悦心情。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陆润庠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汪应铨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王世琛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翁同龢

    千百年来,我国的状元文化是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的。及至今日,“状元”两字在我们的耳边仍不时可闻,如“高考状元”啦,“理科状元”啦,“文科状元”啦等等。莘莘学子虽然不像古人“三更灯火五更鸡”,甚至“头悬梁,锥刺股”地读书,以考取功名。但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课业负担十分繁重,若非下一番苦功,则不能考取好的学校,求得出人头地。至于其毕业后踏上社会,工作能力怎样,生存状况如何,那则是后话了。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陆肯堂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春苑喜鸟图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弄花香满衣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备弄深长

    状元博物馆好像也迎合了家长的意愿,在展厅前的天井里设立了一面“祈愿栏”。栏上悬挂着学生们的“祈学牌”,上面写上了吉祥的许愿话语。我看,这主要还是一种精神寄托吧,不知是否会灵验应愿,梦想成真?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祈愿栏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钦定祈学牌

【原创】姑苏文馆(4)《苏州状元博物馆》扣人心弦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02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