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篇《南望村》中说过,第一次本欲去北望村的,结果先去了南望村,最后才转到北望村的。去的目的,也是去那里一睹古银杏树的雄姿。
由于时间早了些,古杏的叶子还未黄透,于是过了两周,与好友再度前往。




上次去的时候,走的是环岛公路。那天在北望村了解到有一条路可直到达轩辕宫,这样距离要近好多。故第二次去的时候,我俩就从轩辕宫对面的那条路过去了。
这是一条新修的柏油路,路名为“轩屯路”。相对于环岛公路的车来车往,这里要清静得多。没有多少功夫,我俩就进了村,直奔主题,即那棵古杏树,似乎有些熟门熟路的味道。




当再次来到这棵具有八百年树龄的古银杏树下时,那种感觉比上次好多了。金色的叶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古树焕发出勃勃生机。只可惜它的主干被囿于小弄内,两侧为村民新建住宅的院墙遮挡,空间逼仄,有碍观瞻。粗壮挺拔的枝干凌空舒展,覆盖着树下的宅屋。




树右侧,为一座中式庭院。我俩第一次去的时候,曾遇到该宅的主人,他热情地将我俩迎至院内,说这棵古杏乃其祖先所种,几百年来一直庇护着后辈的子孙,生生不息。




我俩在宅子里边参观,边与其攀谈,感到他是一位热情好客的主。可能基于他为人处世的豪爽豁达吧,以前开红木制品厂的时候生意红火,风生水起,赚了不少的钱,才有了在原来宅基地上重建新宅,准确地说应是豪宅的资本。




宅内红木家私,摆设雅致;院里亭廊相接,石木成趣。这种景况,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求,可羡而不能得的。




在古银杏树下,我俩碰到一对夫妻,正在对着杏树横拍竖拍。边上的那条萨摩亚狗,就是他们带来的。看到我俩,便询问南望村如何走,听说那里还有一棵古杏树。答曰“Follow
me”即可。



于是,我俩就像向导一样,将他们领到了南望村那棵两千年的古银杏树下。在那里观赏了一番,而后告别,出南望村,来到环岛公路。



环岛公路,风景如画,山色湖光,赏心悦目。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就看到湖中不远处有一个小岛,遂问当时给我俩带路的村妇,是否“南箭壶岛”?回答正是。



“南箭壶岛”与“北箭壶岛”,是天生的一对,两者离湖岸距离都不远,且面积大小也差不多。只是后者已经开发过,岛上有农家乐,游客可坐船摆渡到岛上休闲度假;而前者,目前还是一座荒岛。前些年亦曾有人准备去开发,后被叫停了。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听到最多的词语,似乎就是“开发”两字。各地的开发区如雨后春笋,多如牛毛,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愚以为,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开发还是必要的。但要适度,因地制宜,权衡利弊得失,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切不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皆应建立在这个原则上,不可违背,不可逾越。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0年1月17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