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太湖风韵(87)东山:《碧螺峰》

(2020-02-02 10:38:33)
标签:

原创见闻

洞庭东山

石桥

碧螺峰

碧螺春晓

分类: 心泊东吴

【原创】太湖风韵(87)东山:《碧螺峰》
碧螺峰上望太湖


    “碧螺春”茶的历史,据说已有千年,最早称“吓煞人香”,是苏州太湖洞庭东、西两山的特产。在东山,冠以“碧螺”两字的有“碧螺村”和“碧螺峰”,以及大大小小的店肆和茶庄。

    至于其名称的来历,一般公认为是由清康熙皇帝赐名。但当你真正到了碧螺峰上,尤其是看到明代大学士王鏊的“碧螺峰”题刻时,那么问题就来了。“碧螺春”的叫法,似乎最晚应在明代就有了。


【原创】太湖风韵(87)东山:《碧螺峰》
两位老人拣茶叶

【原创】太湖风韵(87)东山:《碧螺峰》
采茶好比凤点头

【原创】太湖风韵(87)东山:《碧螺峰》
核心名胜风景区


    我和好友先是在石桥北堍的“坪磐广场”北首,看到一户人家有两位老人,正在八仙桌上挑拣刚采下来的茶叶。他俩的家庭作业方式,属于第一种,即由茶商分发茶叶到各家,挑拣完毕后统一收回,集中制作,对外销售;而第二种,即每户茶农自行采摘和制作,自产自销。


【原创】太湖风韵(87)东山:《碧螺峰》
小道蜿蜒通何处

【原创】太湖风韵(87)东山:《碧螺峰》
枇杷、茶树夹道迎

【原创】太湖风韵(87)东山:《碧螺峰》
拾级而上登山顶


    碧螺峰不高,近百余米高的山岭上,遍植茶树,延至峰顶。我俩去时,三三两两的农户,正在自家的茶田里忙着采摘。娇嫩的叶芽,十分金贵,一斤茶叶不知有多少枚构成。其时正值“雨水”之前,应是春来第一伐的“雨前”茶吧?


【原创】太湖风韵(87)东山:《碧螺峰》
“碧螺春晓”李根源

【原创】太湖风韵(87)东山:《碧螺峰》
大“V”如迎八方客

【原创】太湖风韵(87)东山:《碧螺峰》
一亭翼然在峰顶


    从灵源寺边还算宽的一条土路走去,到山脚下便换成了羊肠小道。蜿蜒而上,半山腰的松林中,有一块仰卧的巨石,上镌“碧螺春晓四字。此乃当年李根源登碧螺峰时,为灵源寺僧人宏度题写的,后经石匠凿刻,得以保存至今。


【原创】太湖风韵(87)东山:《碧螺峰》
碧螺亭里观山景

【原创】太湖风韵(87)东山:《碧螺峰》
一柱一角思华年

【原创】太湖风韵(87)东山:《碧螺峰》
亭角飞翘可问天

 

    我俩登到峰顶,见有凉亭一座,并无冠名。在亭中远眺太湖,近瞰村庄,环顾左右,心旷神怡。

    亭一侧,矗有王鏊题写的“碧螺峰”石刻,能保存至今,也实属不易。


【原创】太湖风韵(87)东山:《碧螺峰》
王鏊题写“碧螺峰”

【原创】太湖风韵(87)东山:《碧螺峰》
风光无限在顶峰

【原创】太湖风韵(87)东山:《碧螺峰》
情亦悠然步亦缓


    在亭中四下观景和稍事休息后,准备下山。见有一条小道通往后山,听茶农说此路可通槎湾。而槎湾“玉笋峰”,正是我俩马上要去的地方。为节省时间,当日并未循此道而去,待今后有时间再探访不迟。


【原创】太湖风韵(87)东山:《碧螺峰》
茶树青青村舍新

【原创】太湖风韵(87)东山:《碧螺峰》
盛世待兴“灵源寺”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912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