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山的槎湾村,我之前去过几次,曾写过太湖风韵(45)东山:《槎湾》和太湖风韵(46)东山:《保安寺》两篇博文,发在我的博客原创园地里。

槎湾,是东山红玉枇杷的传统产地,枇杷树漫山遍野,蔚为壮观。记得有一次我去的时候,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了。在拜访过保安寺后,就想去玉笋峰看看。

山虽不高,但除了山道湿滑外,那吃足水的枇杷叶,压弯了枝条。我撑着伞,猫着腰,在树下行进。又因下雨天,山上碰不到村民,无路可问,结果无功而返。

玉笋峰位于东山越岭以西,槎湾村之北。闻说以前那里景色如画,刻石如林。如唐代武威将军席温、宋代户部尚书叶梦得、明代宰相王鏊、明代大才子唐寅等名士游玉筍峰时,都曾留有题刻。民国闻人李根源曾于一九二九年五月下旬登此峰,并题刻“玉筍峰”于石上。

当我和好友再度去槎湾时,那天天气不错。在村民的指引下,顺利地登上了玉笋峰。但遍寻山上之巨石,仅得李根源所题“玉筍峰”旧刻,以及另一块似为现今新的凿刻,其余刻石皆隐而不见。

我俩也算观察得仔细了,哪里是隐而不见,其实是已经消失了。下山后问村民,方知旧时有好多刻石不假,但早就因为大家在山上建垄,就地取材,毁石垒台,将珍贵的刻石作为普通的石材使用。现在这些石刻中的部分,人们也只能见到其拓片了。

这事听来万分可惜,近乎荒唐,但却是真实的存在。我曾在苏州几座新恢复的城墙基石中,看到有好些是刻有文字和纹饰的。亦曾与修筑人员说,砌墙的时候能否将之剔除出来。但回答是他们只管砌墙,其他不管,你提供什么材料,就用什么。但细推之,提供材料的人呢,若能细心一点,把它当一回事,事先挑拣出来,那些刻石不就保住了吗?

一块石头,当你赋予它文字和纹饰等图文后,它就记录了历史的信息,富有了不一般的研究价值。当我看着山上那整齐的石垄时,心里再也美不起来。因为,那是以毁坏大量古代刻石的代价换来的,这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啊!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9年12月2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