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

(2020-01-12 11:25:04)
标签:

原创见闻

洞庭西山

甪里古村

宁远堂、万年堂

香花桥

分类: 心泊东吴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郑氏“宁远堂”外景(沙皮上23号)

    东出“牌楼头”,即为“沙皮上”。北去到“周家上头”,南往至“曹家底”,加之郑泾港西岸南段的“南河头”,即为甪里古村的五个自然村。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郑氏“宁远堂”宅门(沙皮上23号)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郑氏“宁远堂”边门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郑氏后裔开的小店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郑氏家谱部分



    “牌楼头”巷与“沙皮上”转角处,有一座砖混结构二层楼房,门楣上写着“富华副食品店”店招。殊不知,店主竟是甪里郑氏第二十六世孙,还让我看了《郑氏家谱》。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村里小道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万年堂”门口(沙皮上17号)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万年堂”门楼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万年堂”门楼上方砖雕“兰芽丛茁 


    我站在店门口,看着对面一长排的房屋,尤其是大门口的青石台阶和雕花门枕,具有官家气派。询问后得知,此为“宁远堂“,建于清乾隆年间,面阔三间,进深四界,为郑家的祖产。据店主说,原来南端还有郑家祠堂,现已不复存在了。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

“万年堂”内景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
“万年堂”边门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
老井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
“长寿寺”原址(沙皮上16号)

    根据老板娘的指点,我从沙皮上寻迹北去,不远处就到了清代建筑“万年堂”门口。走进门去,见该建筑仅存墙门两座,其余全毁。砖雕墙门仅存下部,上部已毁处补贴四块青砖,上刻“兰芽丛茁”四字。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香花桥”一侧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香花桥”桥面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香花桥”另一侧 

    我顺着万年堂北侧的边弄过去,看到了筑于清代的“香花桥”。 这顶小巧玲珑的单孔青石板桥,现场情形杂乱无章,拱圈已大部分被掩埋,桥两侧和桥面上皆堆有木柴,有碍观瞻。

    桥之西南,另有古井一口,亦为清代遗物。其井台全毁,两层青石井圈,上方下圆。俯视之,水尚清澈。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香花桥”附近的古井外观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香花桥”附近的古井内景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阳光明媚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浓艳欲滴

    香花桥之东北处,我看到一家人家,石库门门墙高企,里面有一个偌大的院子。便进屋询问,得知原为“长寿寺”所在。

    “长寿寺”,据传为三国孙权赤乌年间僧明彦创建,五代后唐清泰年间重修, “文革”时被废,改为小学和仓库,现已荡然无存。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老屋1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老屋2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老屋3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老屋4

    在村里转悠时,我发现尽管不少人家已经落地翻建新屋,但破旧的老屋还能隔三差五地看到。尤其是在村东北角的周家上头,我看到的更多。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老屋5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破屋1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破屋2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破屋3

    我第一次去甪里古村的时候,就像“鬼子进村,两眼一抹黑”,走到罗嗒算罗嗒。先过“郑泾江桥”东行,无意中一走就先走到了“周家上头”的东北端。

    初看到这个地名,我想应该与周姓有关吧?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破屋4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破屋5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破屋6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破屋7

    我在村里了解到,周姓是当地的一个大族,始祖居然就是“商山四皓”之一的甪里先生。

    甪里先生姓周名术,字元道,太伯之后,京师号曰霸上先生。“周家上头”,传是当年甪里先生隐居的落脚点,后为他的后裔世代居住地。原来还有周家祠堂,供甪里先生之位,由后人祭祀。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周家上头”南端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周家上头”35号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周家上头”北首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青砖围墙

    那天,我是从“周家上头”一路南行至沙皮上的,亦曾在郑氏后裔开的那家店歇脚攀谈,打探了解,收获不小。

    在甪里古村,郑氏家族确实具有威望和影响力,尤以南宋宰相郑清之(1176—1251)为著。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破屋8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一方池塘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几多鹅鸭

【原创】太湖风韵(80)西山:《甪里古村》中古村老矣

    祖籍宁波的郑清之,在经学、文学、治政方面才能非凡,辅佐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宋理宗,形成了中兴的局面。其一生的主要业绩可归结为三方面:一是支持宋理宗即位;二是辅佐理宗开启端平之治,还支持中兴名将赵范、赵葵北上收复三京(开封、洛阳、商丘),极大振奋了南宋民心、军心;三是起用大批人才,如下篇将提及的曹友闻就是其一。

    由于郑清之当时的横空出世,不仅让郑氏家族门庭显耀,还使甪里古村名声大噪。

 

(未完待续)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912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