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

(2020-01-09 11:40:39)
标签:

原创见闻

苏州太湖

洞庭西山

甪里古村

郑泾港

分类: 心泊东吴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

   七十二峰何处好,夕阳一角洞庭西。衙甪里就位于这个山青水秀,风景优美之地。

    衙里和甪里两个自然村,2003年与五丰和震建两个自然村合并,总称为“衙甪里村”。其面积8.2平方公里,约占西山岛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全村共有二十八个村民小组,一千三百多户家庭,人口三千六百余人。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甪里古村口的“大禹桥”,郑泾港穿桥而过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甪里古村村牌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郑泾江河长制”公示牌

    甪里古村,史称“禄里村”,亦称“甪湾里”,位于太湖西山岛西北角,被包拢在东面的东明山和西面的大步山之间,因汉初“商山四皓”之一的甪里先生隐居于此而得名。

    “商山四皓”,即四位年逾八旬、白发皓首的老者,秦末皆因隐居于陕西商山,而被人们并称之。他们当年曾辅佐汉高祖刘邦的太子刘盈登上皇位,后谢绝封赏,辞别云游,最后选定太湖洞庭西山隐居。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作《商山四皓》诗,赞其“避秦安汉”,受世人之景仰。至于他们汉初辗转来到洞庭西山隐居,则是之前在写《东村古村》篇中才知道的。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来回·甪见”民宿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民宿前铁桥北望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民宿前铁桥南望 



    那日从甪里洲的“禹王庙”出来,我趁戗势里先去了甪里古村。

    甪里古村入口,即在禹王庙景区对面,穿过环岛公路便是。村道东边,有一条河道相随,一直延伸至村里。

    这条河道,名为“郑泾港”,但河边“郑泾江河长制公示牌”和村内的“郑泾江桥”,都以“江”字称呼。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郑泾江桥”西堍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郑泾江桥”上北望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郑泾江桥”上南望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郑泾港村内分支


    郑泾港,原名“芳塘”。隋末乱世,北魏建威将军郑茂之长子郑白麟,携家渡江迁来甪里定居,后拓浚该塘,改名“郑泾港”。其长三里,是一条南北贯穿甪里古村的“串心港”。北由甪里洲禹王庙边的太湖而来,南出曹家底“南星桥”而入太湖。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明代嘉靖年间古桥“永宁桥”北侧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永宁桥”桥面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永宁桥”南侧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远眺 “永宁桥”

    而就是这条毫不起眼的小河,明清时竟是浙江、江苏两省的界河,河东为江苏,河西属浙江。同时它还是个交通要道,民国年间,无锡至湖州的“锡湖班”轮船在甪里停靠,西山去锡、湖两地的客人均到甪里上船。时甪里商业集市繁荣,抗战后逐渐衰败。然正因为人气凋敝,故甪里至今古风依然,禹王庙内的古码头,以及散布于港岸东西的二十一处青石河埠头保存相当完好。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永宁桥”上北眺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永宁桥”上南眺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牌楼头”桥北两岸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牌楼头”桥南两岸 

    入村口不远,我发现郑泾港上多了一座去年未见过的钢结构小桥,它是河东岸一家名为“来回·甪见”的民宿新建的。如此,汽车可直接从河西开到河东,在民宿前的停车场停车,方便了前来住宿的游客。

    第二座桥为200510月建造的钢筋水泥桥“郑泾江桥”,成为贯通古村东西,可行驶汽车的通道。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牌楼头”桥东北岸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牌楼头”桥西北岸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牌楼头”桥西南岸房屋南侧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牌楼头”桥西南岸房屋北侧 

    第三座桥,则为老桥“永宁桥”了。其结构和形制为花岗岩石砌梁式平桥,建造年代为明朝嘉靖年间,由里人郑氏三兄弟所建,清乾隆五年(1740年)重修。如今“重建永宁桥”五字,在桥栏两侧依然可辨,但两侧桥联已模糊不清,再加之无从近距离落脚观察,故无法辨认。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牌楼头”桥西南岸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牌楼头”巷东望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刚翻建后的原供销社房屋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牌楼头”巷近东首的“御史坊”遗址,“御史”即山东道监察御史郑准 

    沿着郑泾港继续南行,又见到了第四座桥。那是一座简易的水泥平板桥,两侧栏杆用铁管制作。因未见桥名,而地处“牌楼头巷”,我就暂且叫它“牌楼头桥”了。

    站在桥上,四下张望,看着河道里密集的踏步,以及两岸那些房屋,感觉那里,好像就是旧时甪里古村的中心似的。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牌楼头”巷西望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绣衣坊”遗址,古代为监察官员所立的牌坊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牌楼头”巷横弄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牌楼头”31号老宅 

    “牌楼头巷”,东起“沙皮上”,西至环岛公路。我第一次到甪里,就由东往西走了一遍。然后西出巷口,去了衙里古村。

    据我目测,如果将“牌楼头巷”一分为四的话,那么,“牌楼头桥”的位置,应在东段的四分之一处。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牌楼头”38号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牌楼头”40号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牌楼头”近西首老宅1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牌楼头”近西首老宅2

    过桥东去,西侧有一排新翻修的房屋,原来是“甪里供销社”,现在外墙上写着“甪里副日品店”字样。我走近一看,除了售卖商品,里面还有人正打着麻将。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牌楼头”西行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牌楼头”近西首老宅3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牌楼头”近西首老宅4

    “牌楼头”巷东、西不远处,原来分别竖有两座建立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的石牌坊。因有了这两座牌坊,“牌楼头”亦由此得名,并延续至今。

     东边的那座谓之“御史坊”,现仅存两根坊柱;西面的谓之“绣衣坊”,现则存一根了。若当年的山东道监察御史郑准地下有知,恐也会遗憾和无奈的吧?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牌楼头”近西首老宅5右壁 (时代印记依稀可辨)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牌楼头”近西首老宅5左壁(时代印记依稀可辨) 

【原创】太湖风韵(79)西山:《甪里古村》上“牌楼头”近西首新屋

 

(未完待续)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912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