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本博文曾发于2010年5月15日。不知为何,与我前不久重发的《小王山》篇一样,被新浪网丢失了。
因近有朋友要在微信中分享我的甪直系列博文,但唯独缺了此开首篇。无奈,只得重发,别无他法。
2010年4月13日,与同学(博客名:有情自远方来)一起游览了苏州水乡古镇—甪直。
兄台原是土生土长的甪直人,童年和学生时代都是在镇上度过的。记得1984年上大学时,期间同学们曾去甪直游玩,并去过他家的老宅。有了如此难得的向导,自然增添了许多乐趣,所游所玩极为尽兴。
两遭拜谒几回闻,
保圣寺中数宝珍。(1)
罗汉半堂存旧壁,(2)
宗师一代立新门。(3)
公孙树下先贤忆,(4)
斗鸭池边甫里尊。(5)
缓步轻声宁寂处,
凡心洗尽始归真。
注:
1. 保圣寺原名保圣教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名刹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保圣寺历经兴废,最盛时有殿宇5000多间,僧众千人,范围几达半个镇。及至明成化年间,寺内仍有200多间建筑,保持了一流寺庙的格局,号称江南四大寺院之一。寺内现存建筑有二山门、天王殿、古物馆等。西园并有唐朝大诗人陆龟蒙墓,斗鸭池,以及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纪念馆、陵墓等。
2. 罗汉塑像原为十八尊,为唐开元年间吴县人氏杨惠之所摹,时人谓之泥塑圣手,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的美谈。现虽仅存一半,且还有残缺,但仍不失为古典艺术上的瑰宝。
3. 叶圣陶(1894—1988),苏州人,我国新文学史的先驱者之一,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917年初至1921年夏,应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校校长吴宾若之邀到甪直执教。
在甪直,通过自编国文课本、创办生生农场、利群书店等活动,教育实验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他组织学生声援五四运动,创办文艺周刊《甪声》,传播新文化、新思潮。创作了《春游》、《倪焕之》、《阿凤》、《多收了三五斗》等近二十篇白话小说。
1922年后,叶圣陶先后在北京大学、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中央国家戏剧学院、四川教育科学馆等处任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编审局局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4. 寺内有四棵银杏树,最大的一棵距今已有1300年树龄,高达50米,三人合抱未能围之。虽历经千年风霜,但仍能挺拔、健壮。叶圣陶先生在《高高的银杏树》一文中,对甪直古银杏的评价是“形象高大,意志坚强,气魄宏伟”,临终时特意关照其亲属要将他的全部骨灰安放在四棵银杏树边。现叶老先生的墓就安在那里,并还专门建了叶圣陶纪念馆,以供人们瞻仰缅怀。
5. 唐朝大诗人陆龟蒙(号甫里)不愿当官,宁可在甪直保圣寺旁过着清苦的生活。他住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院子,便在一个方方的大池塘里放养鸭子,后谓之“斗鸭池”,生动地记述了甫里先生不畏权势,戏弄朝中太监的故事。
写于2010年5月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