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2018-11-10 21:16:15)
标签:

原创见闻

东山老街

西街

响水涧

施巷河

分类: 心泊东吴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说起东山,往日也没少去。但一般不是爬山,就是游园,抑或访村。真正走进东山的老街,还是今年的事。可谓不去不知道,一去忘不了。于是便有了一而再,再而三。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前方小石桥右拐即“响水涧”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流向施巷河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泉水淙淙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响水涧”简介

    本篇是记叙我东山老街之行的第三篇了,故将溯水而上响水涧,至金鸡岭,再顺流而下,沿响水涧,出施巷河的经历一并叙说,似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意味。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响水涧入口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返望1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返望2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街静流清


    响水涧是西街一处最著名的古迹,与东山老街同龄。它原是因山势而自然形成的一条山涧曲溪,从近三百米高处的山坞中奔涌而出。因自高而下的水流声轰然作响,而谓之“响水涧”。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左转弯处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弧形踏步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一路向西,远处为“庙渎”圈门

    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更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这在我的博文,太湖风韵(37)东山:《东山古道》下篇中已于记叙。想当年虾蝃岭上一条千年卧龙欲睡还醒之际,其龙骨被二十四枚金钉无情的锁住,龙血喷涌而出,冲出了响水涧这条山涧。其哗哗流淌的声响,似乎在告示人们:东山藏龙卧虎,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出了两名状元,一名探花,五十名进士。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庙渎”圈门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由此出“庙渎”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景色最佳处


    从具体地理位置来看,“响水涧”上承莫厘峰和山茅峰之水,水源由法海坞沿山形而下,过平岭脚,沿曹坞村的边缘,入庙渎村,又南向依西街流淌,最后汇入施巷河通向太湖,全长2.5公里。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丁字路口,左去诸公井亭,右上金鸡岭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出“庙渎”圈门至金鸡岭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金鸡岭道中1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金鸡岭道中2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当地人称之为“新庙”


    我去过好几次,有一次还是雨后。不知是何原因,水势不大,鸣声不响。只是在地形有高低落差的几处,方能看到水花飞白之状。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施巷河”北首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施巷河”南望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小巷东去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严阵以待


    施巷河(即施巷港),东山老街的主要河道之一,其名称的来历,亦与明代状元施槃有关。岸边原有宽阔的人字形砖路,是清代老街太湖厅衙署与高田副将衙署的通道。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大户人家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铁船和菱桶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停泊的铁船1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停泊的铁船2


    我沿着河东岸的石板街南行,看到河道里停着不少铁皮船。初以为是下湖捕鱼或采莲之用,殊不知是沿河居民的交通工具。因其所养殖和经营的鱼塘或藕塘有些路程,可开船前往之。河西岸的路则显得十分狭窄,有的地方还不贯通。无意中看到一座平板石桥,像是旧物。细看之,果不其然,名曰“济众桥”。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双井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祥云仙鹤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过街楼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朗阔

    在将近石板街南首处,又有一顶平梁石桥横跨河道。此桥名为“惠济桥”,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三月,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了。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驱凶辟邪1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驱凶辟邪2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驱凶辟邪3


    我站在紫金路的公路桥“施巷桥”上,出神的望着眼前的施巷河。那停泊的一艘艘小船,仿佛就是一个个自然家庭的缩影,成为他们温馨的港湾。响水涧之水,从山间泉涌而下,千转百回,流到这里,似乎水流不再湍急。打个比方说,已由之前的高亢激越,到现在的浅吟低唱,汇入太湖,奔向海洋。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济众桥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惠济桥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施巷河远眺

【原创】太湖风韵(41)东山:《东山老街》下
“施巷桥”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810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