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江南名镇乌镇有好些日子了,却久久未能将其游历编发出来。于是,那时情景成了我的魂牵梦萦,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记忆犹新。
乌镇,这个名字,于我并不陌生。小时候随外婆去浙江衢州探望父母,常常是坐苏航班客轮,从苏州南新桥到杭州卖鱼桥,再乘公交至杭州城站转火车前往。
记得天蒙蒙亮,大概早晨五点半左右,轮船便从始发码头金门南新桥开出。然后沿古城河由南而东,到南门人民桥就算一站了。我记得全程停靠码头依次为:苏州(南新桥)、人民桥、吴江、八坼、平望、坛丘、含山、新市、乌镇、塘栖、杭州(卖鱼桥)。
乌镇,这个地方,于我并不熟悉。那时,轮船短暂的停靠,大人们或许还会越过跳板,上岸透下风,买些吃的上来。而小孩则呆在船舱里,等待着好吃的东西。





但是,就是这种短暂的等待,让我也记住了这个地方,心里有了期待。若干年后,当我真正踏进这个地方时,居然也有了一种寻梦的感觉。





记得去乌镇的那天,适逢雨天。说来也怪,每当我去古镇,十有八九都是要下雨的。这莫非是老天爷故意要将我沉睡的记忆唤醒,风干的情思濡湿?






依我看来,大凡江南的水乡古镇,其大致面貌是差不多的。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栅板围栏,石条街,木廊棚,成为旧时古镇的形象特征。但古镇之精彩,不仅局限于此,而是在看上去类似的外观物象上,各自有着其独特的,表征性的人文内涵、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这种特点,各各有之,成为古镇与古镇之间同中有异,各自精彩的部分。





这种异同,对于初游古镇的人自不必说。而对于多次反复涉足的人来说,则会从这种异同中,比较出各自的出彩处,闪光点。正因为如此,难怪乎,水乡古镇对于某些人而言,是百游不厌,留恋不舍之地,甚至成为他们心灵的港湾,情感的归宿。






乌镇,当然具有这些特质。
现今的乌镇,分东、西两栅。西栅,以商务旅游、休闲度假为主,除了老街旧宅、古桥水阁外,又有新建的现代化的会展中心和木心美术馆等。而东栅,则以旅游观光为主题,依然保留着老镇区原有的面貌和风味。枕河人家,小桥水巷,老街窄弄,深宅大院,土特产品。风土民俗。如茅盾故居、江南民俗馆、江南木雕陈列馆、文昌阁、立志书院、汇源当铺、宏源泰染坊、公生糟坊、乌青水龙会、香山堂、古戏台等。从一个个不同的侧面,显示了乌镇深厚的文化和人文渊源。






(未完待续)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8年6月17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