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

(2018-08-30 20:49:43)
标签:

原创见闻

苏州太湖

东山雨花胜境

雨花禅寺

旅游

分类: 心泊东吴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

    出民俗馆上行,见有一亭,谓之“古井”,亭前有双井。细观其井栏圈,形制不一。一为圆形,一为八角形。游客可在亭中或亭前歇歇脚,一只猫咪趴在地上,眯着双眼,闲适的可以。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古井亭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鸳鸯双井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闲适猫咪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小桥苍苔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古石雕园介绍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古石雕园


    再上方,则为“古石雕园”。据介绍,园内有两狮、三羊、八“年”、八骏等石兽,均属宋、元、明、清古石雕。造型古朴,栩栩如生。但我在实地看到,狮、羊符实,而“年”为四只,马为七匹,有的可能移至步道边了。

    说起这些石马,却是有些来头,原守卫在明代状元施槃和清代状元王世琛的陵园中。文革中破四旧,两座状元墓被夷为平地,连石马也被深埋在山下的深沟里,据说是让其永世不得翻身。现移存于景区石雕园内,也算是得以重见天日。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
骏马无语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
栩栩如生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年兽、年守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三羊(阳)开泰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精美浮雕


    沿步道再上行,则为“逍遥揽胜”景点,现称为“席温将军纪念园”了。

    我第一次去时,该纪念园还在扩建,现已基本完工。走进新建的“席温将军纪念园”石牌坊,拾级盘亘而上,依次见颜真卿手书“逍遥”勒石,柳公权“思源”石碑,“印心石屋”,再过新建的“德泽绵长”石牌坊。上至一大块平地,正前方镌刻“安定赋”,左右分筑一碑廊。左侧为洞庭席氏诗词集萃,尽头新建了“将军亭”;右侧为洞庭席氏历史画卷。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席温将军纪念园入口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纪念亭碑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逍遥揽胜介绍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颜真卿手书真迹


    席家,为东山之望族,名人辈出。这个纪念园,是席氏后裔为纪念始祖“席温将军”(唐僖宗乾符年间,即公元874879年时,官至武卫上将军)而捐资筹建的园地。不仅成为席氏后人追思缅怀的祭祖场所,而且也展示了席氏先人建功立业,乐善好施的历史功绩。

    园之高处有逍遥楼,背山面湖,乃观景极佳之处。但为私家专享,游客不能入内,故只得望楼兴叹。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柳公权字迹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印心石屋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德泽绵长”石牌坊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安定赋》

    一路走来,步道左侧有一条山上流下的溪涧,水大时,可闻泉水叮咚。涧上跨有三座古桥,即盛河桥、荣阳桥和环清桥,皆非原址所有,由别处移至于此。

    盛河桥前,水边突出一块黄石,据说是明朝原物。题刻着明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雄黄矶”三字,以此命名这条山涧。桥的一端有一石亭,边上有牌子介绍,此乃“宋桥明矶”景点。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席氏先贤义庄碑记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将军亭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席温将军像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纪念亭捐款记


    盛河桥,南宋绍兴年间所建,桥名源于南宋赵构驸马郑钊。据说当年南宋皇室南渡经过太湖时,有七十二位大臣定居东山。郑钊驸马和顺德公主也在东山住了下来,为东山郑家始祖。为方便行人出入,由其出资在村中造了这座桥,寓河畔兴盛之意。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纪念园一览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历朝先贤、席氏先祖诗文集萃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席时珞题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席家立身篇


    荣阳桥,清代道光年间所建。桥面是三块长石条,两端有石阶数级,新筑了木质护栏。栏外两侧石条中间镌有桥名,可以辨认。

    桥之另一端设有一茶楼,额题“碧螺小筑”,环境静雅。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诗文碑刻1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诗文碑刻2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诗文碑刻3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诗文碑刻4


    环清桥,清代古桥,原在东山武山境内。观其桥面,只两块条石而已,且材质不一。据说青石板桥面上留有三道刀印,乃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经过这座桥时,因一阵风将其帽子吹到了河里。于是龙颜大怒,拔刀连砍所致。因无具体考证,只是听听而已。且细观之,桥面并无刀砍痕迹。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洞庭席氏历史画卷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画板由北京席氏后裔所捐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1、秦汉贵胄,安定望族;2、东汉光禄,北周刺史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3、玄宗名臣,诗中冠冕;4、黄巢作乱,归隐太湖


    由此再望上,坡度似乎也大了起来,但植被也愈发茂密了。浓荫蔽日,绿色掩映之处,杏黄色的屋墙若隐若现,那就是“雨花禅寺”了。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5、筑祠立训,名士相酬;6、北走齐燕,南达湖广;7、千金散尽,救灾三省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8、保乡抗匪,福泽故里;9、康熙南巡,东园迎驾;10、金融闻世,钻天洞庭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11、文化传世,“扫叶”、“申报”;12、慈善留世,安定惠旅



    来到雨花禅寺牌坊前,见贯澈书联曰:“宏扬法雨禅深千里润;时现莲花寺古十方褆”。后额则为“同登彼岸”,联曰“实如来成始成终之妙道,乃众生心作心是之洪猷”,亦为贯澈所书。石坊左侧竖一石碑,为民国七年引路碑,上题此由雨花台至大尖顶进香大路

    此处为山道分岔口,左往雨花禅寺,右往大尖顶(莫厘峰)。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雄黄矶”,王鏊题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盛河古桥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桥堍石亭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宋桥明矶”介绍


    走过牌坊,拾级二十八阶,来到“雨花禅寺”山门前。门额正面雨花禅寺,背面法雨香花,皆由叶恭绰所题。

    过山门,又有五十三级石阶延至禅院广场。中间为大雄宝殿,器宇轩昂。大殿面阔五间,高15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
荣阳古桥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
碧螺小筑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
环清古桥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雨花禅寺”石牌坊正面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雨花禅寺”石牌坊背面 


    院场左侧为“醉墨楼”,始建于民国九年(1920),由东山叶氏子弟为纪念其族人叶翰甫兴建。原楼毁于文革。1996年,由东山籍旅港侨胞郑老先生,捐资重建。重建后的醉墨楼为上下两层,面阔四间,约800平方米。现一楼为观音殿,供信众叩拜,观音像后似有牌匾和对联悬挂。二楼不得入内,据说供着三尊佛。因此,旧时该楼所遗存之物皆未能见之。

    左后侧为鼓楼,近年新塑了“观音送子”金佛像;右侧为客堂、僧寮等,右后侧为钟楼。后方崖壁上有石刻几处。

    院场右侧有一边门,上有额“雨花禅寺”,门边立“重建雨花台记”碑。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
牌坊左侧石碑,上题此由雨花台至大尖顶进香大路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
“雨花禅寺”山门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
五十三级台阶,上至大雄宝殿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
俯瞰台阶 

    “雨花禅寺”,又名雨花庵,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后毁。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重建,咸丰十一年(1861年)又毁。后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又募建,民国二十二年再修缮。及至上世纪“文革”,雨花禅寺被拆,佛像被毁,僧去寺空。1985年经吴县政府批准为佛教烧香活动点,1996年予以重建。20077月,登记为佛教固定处所。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
大雄宝殿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
醉墨楼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
鼓楼,左侧新塑“送子观音”像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
客堂、僧寮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
恒远钟楼


    在了解了雨花禅寺这段几经磨难,劫后重生的历史后,不由得让我感叹起世事的沧桑来了。盛世重光,它还是幸运的。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恒远钟楼”石刻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入三摩地”石刻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梯云”石刻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雨花禅寺”边门


    根据景区步道里程所示,从起点(入口)至终点(莫厘峰大尖顶)约为1900米,而到了“雨花禅寺”,这个看上去半山腰的地方,其实只走了500米。真正登顶,还有1400米的路程要走。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雨花禅寺”介绍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重建雨花台记”碑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由此下山

【原创】太湖风韵(25)东山:《雨花胜境》下登峰路牌


    忽然间,我想起刚才在古诗廊中读到的吴伟业《登东山雨花台》诗来了:“白云去何处?我步入云根。一水围山阁,千花夹寺门。日翻深谷影,烟抹远天痕。变灭分晴晦,悠然道已存”。

    于是,上出雨花禅寺边门,向莫厘峰(大尖顶)继续挺进。一路风光无限,不由言说。

 

                                                                  写于20188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