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古镇,始建于元末。其后有许多达官贵人在此置地建府。现在依七浦塘两岸而筑的枕河人家,在明清时已相继形成。其人口稠密,商市繁荣,曾享有“东南十八镇,沙溪第一镇”之美誉。
其实,沙溪古镇除了通常介绍的“一河”(七浦塘)、“二街”(河南、塘北两条老街)、“三桥”(义兴桥、庵桥、新桥)景象外,还有众多的场馆可览,如陆京士故居、吴晓邦故居、连环画博物馆、江南民间现代诗歌馆、童趣馆、促织馆、吴晓邦舞蹈艺术馆、沙溪文史馆、洪泾往事陈列馆、唐调研习所、牙行等。体现了沙溪古镇深厚的人文积淀和浓郁的民俗风情。
但不知为何,其中大部分的场馆时开时关,极为随意。游客欲睹之,需碰额骨头,戳着发。其中只有收费的后“四馆”,即沙溪文史馆、洪泾往事陈列馆、唐调研习所、牙行,对外正常开放。前两处分别在中市街和东市街;后两处在西市街横沥河历史街区。
那日我在镇上逗留的时间里,逐个参观了这四处场馆。从人文的角度,对沙溪古镇进行深入的了解。
一、沙溪文史馆
沙溪文史馆应该说是所有场馆中的重头戏了。馆内以海陆变迁、政治经济、人文历史为主要内容,分设“沙之头也”、“金沙溪”、“幸福生活300年”三个展厅,用文字、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形式,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到沙溪聚沙成陆3000年以来的前世今生。
二、洪泾往事陈列馆
该馆讲述了四清运动以来全国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学洪泾运动,沙溪洪泾大队从一个普通农村,一跃成为红遍全国的学习“毛选”标兵单位的前后经过。其中目不识丁的普通农村妇女顾阿桃,被推上了运动的风口浪尖,身居多项要职,成为一时的风云人物。
种种衔头加身,皆因政治使然,应该说并非她之所愿。但那段历史的选择,使不识字,不会写的她,只能以象形图画的方式来加以表达心中的念想,流露出农村妇女的质朴和本真。
三、唐调研习所
唐调研习所展示了沙溪最后一名进士,国学大师、工科先驱唐文治先生生平事迹,以其出生地静观堂为起点,介绍了唐文治先生在求学、仕途、实业救国和发展教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重点介绍了他在国学教育中所推行的古代读文方式,被业界称为“唐调”。
研习所分为唐调溯源、唐调解析、唐调吟唱、唐调传承等几个方面,展示唐文治先生生平,普及唐调知识。
四、牙行
牙行是中国古代和近代市场中为买卖双方介绍交易、评定商品质量、价格的居间行商。元朝时期,浏家港成为全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明朝又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为经济富庶的沙溪带来了贸易发展的先机,一时间牙行广布,商贸通达,尤其以棉花行为代表,最盛时期共有花行百余家。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8年2月1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