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皋故居后院
由于有了首访的良好印象,于是便有了我与好友的二访,三访。而每次到访,便又对太平小镇有了新的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新的感受。
太平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年间,即为吴县二十二都之一。其土地膏腴,物产丰饶,向有“鱼米之乡”的美称。除此之外,其人文也极为丰厚。除了世居的王皋家族,历史上吴宽、沈周、祝允明、唐寅、俞贞木、陆质等名流雅士,皆在此留下行踪足迹,诗文墨宝。
或许正应了其“太平”两字含义,今日里这方水土,已成为投资者的沃土,创业者的家园。上世纪的九四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为太平镇挥笔写下“太平盛世”四个大字,可谓名副其实。

荻溪文史馆

文史馆:清代太平地区行政区划图、2012年太平街道行政区划图

文史馆:太平古镇风情图
漫步走在老街上,我仿佛已经听到了它们的娓娓叙说。待到了“荻溪文史馆”后,太平的前世今生,人文民俗又得到了形象化,具体化的展现。
“荻溪文史馆”,前身应是“中国人民银行”之所在吧?两层楼房,数间小屋,繁多而翔实的历史资料,精心而得当的展馆布置,图文并茂,器物并现。无论是王氏家族的人文荟萃,还是当地旧时的民风习俗,还是红色江抗的丰功伟绩,让前来参观的人们,知道了太平这个地方不仅内蕴着丰厚的人文,而且还彪炳着红色的史迹。

文史馆:太平地区文物遗迹

文史馆:故陆友信墓志铭

文史馆:骆驼担

文史馆:渔民塑像
馆长龚仁之先生,曾是当地一所中学的历史老师。退休后来此参与筹办和管理,堪称是适得其所。他知识渊博,为人朴实,风度儒雅,思维敏捷。对参观的来者热情讲解,对馆内的陈列烂熟于心。他的讲解,如数家珍,生动流畅,让听众从呆板的历史资料中,仿佛能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和事件,可谓人才难得。

文史馆龚馆长正在讲解

文史馆:岳飞题“王氏世宝”匾额

文史馆人文史迹介绍(1)

文史馆人文史迹介绍(2)
他的另一个功绩,就是凭着对历史的谙熟和负责的精神,对工作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不仅到处寻访、记录和整理、编写了《戴木林带头怒杀“二鬼子”》、《殷家浜船队夜送“江抗”》、《钮嘉林掩护地下党员》等军民鱼水情的故事,以及殷家浜战斗、夏家潭战斗等重创胡肇汉部队的故事等,还撰写了《太平抗日风云录》的连环画册,参与编写了《荻溪诗文选》等书籍,为传承太平的历史,弘扬太平的人文,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文史馆:江南三槐堂王氏始祖王皋介绍

文史馆:王皋之子,三沙王氏(王易、王铎、王胤)介绍

文史馆:王皋后裔王锜介绍

文史馆:王皋后裔王涞、王策、王腾程、王佐圣介绍

文史馆:陆机、陆云介绍
他的再一个功绩,就是参与了“王皋纪念馆”的筹办工作,开馆后,亦归属他管理。尽管工作比以前更忙了,可他还是乐此不疲。
记得我第二次去时,龚老师就曾带我和老同事去修缮现场看过。开馆后,我和三好友同去时,正值十九大期间。那天龚老师正接待来自无锡东桥的一行人马,在通过还原特定场景和人物雕塑模型再现的,叶飞司令员与胡肇汉的谈判现场,重点讲解了当年江抗收编胡肇汉部队的那段历史经过,让参观者受到了一次革命传统的教育。

文史馆:江抗相关介绍

王皋纪念馆:江抗司令员叶飞与胡肇汉会谈收编的场景

重修王皋故居记
“王皋纪念馆”,地处太平桥东北的王皋后裔故居。其燕翼堂,即为1939年7月,叶飞与胡肇汉谈判之旧址,在这里,江抗成功收编胡肇汉部队。在修旧如旧的燕翼堂里,重现了江抗收编胡肇汉部的谈判现场,让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定格在时空中,回放在后人的眼前。
“王皋纪念馆”坐北朝南,门厅内塑有王皋的大幅坐像,令人肃然起敬。两侧边厢皆可通向后厅和后院。后厅即燕翼堂,上方牌匾高悬,庄严肃穆。后院宽敞静谧,幽然雅致。室内所列之物,无论是砖刻,书画、实物、皆甄选到位,罗列有致。文雅加文静或许可以作为其最好的写照。

王皋故居(王皋纪念馆)

王皋纪念馆前厅:王皋塑像

王皋纪念馆:东边厢

王皋纪念馆主厅:燕翼堂

王皋纪念馆: 祝允明所撰《燕翼堂记》
我与龚老师素昧平生,然一见如故。有些未知的问题向他请教时,总是有问必答,不厌其烦。为了让我加深对太平的了解,他还送了几本书给我,真是厚待有加,对我帮助不小。
除了龚老师,初访太平时我还结识了另一位老先生王振昌先生,他是王皋的第二十九世孙,今年他七十又七。他精神矍铄,身板硬朗,思路清晰,声音洪亮,好似一位说大书的先生。这些年来致力于王氏宗谱的搜集整理工作,不辞辛劳,四方奔走,成果颇丰。前些年,他在利民桥西北岸原沈宅处设立了“江南三槐堂陈列室”,里面供奉着列祖列宗的画像,供后代瞻仰。故经常有国内外的王氏后裔前来他那里查阅资料,寻根溯源,认祖归宗,了却心头的夙愿。

王皋纪念馆:家训《四劝》、《五戒》

王皋纪念馆:枯莲

王皋纪念馆:《家规十六则》

王皋纪念馆:古树新颜

王皋纪念馆:南渡三沙王氏介绍
那么,上篇和本文几次三番提到的王皋,其究为何许人也?
若提到抗金名将岳飞这个名字,可谓如雷贯耳。但你知道吗?王皋与岳飞是同时代的人,还是同门师兄弟,师父便是大名鼎鼎的周侗。遗憾的是,两人同为抗金人物,又师出同门,一生竟未谋面。但值得庆幸的是,当岳飞接连收复失地,却被高宗召还问罪时,王皋不避牵连,当即派子王铎携世传《王氏宗谱》请岳飞作跋题词。岳飞深知其中大义,欣然应允,写下传世名篇《王氏宗谱跋》,以及“王氏世宝”题词,现存于“荻溪文史馆”中。

利民桥北岸“江南三槐堂陈列室”远观

江南三槐堂陈列室外景

江南三槐堂陈列室内景

王皋后裔,曾捐玉带造宝带桥的王仲舒
王皋(1081—1156年),因宋室南渡护驾、平叛救驾以及抗金主战等赫赫战功,官至殿帅府太尉,加封柱国太傅(世袭)。后因悲愤于朝廷的无心抗金,于是上书辞官,隐居荻溪。建炎三年,王皋选址荻扁(现太平街道旺巷村),起屋安家,成为三槐堂南渡三沙王氏第一人。之后,子孙繁衍,家族兴旺。
长子王易袭授太尉,徙太仓,为东沙支祖;仲子王铎官任尚书郎,守荻扁父业,成为中沙支祖;三子王胤官任显谟阁直学士,徙无锡,为西沙支祖。合称三沙王氏。江南荻溪,因此成为王皋始居地和三沙王氏的始祖地。

王皋第二十九世孙王振昌先生

2012年续修的王氏宗谱

太平禅寺(原为王氏宗祠)

大雄宝殿
王氏的家风清嘉,家训和家规十分严格,这在王皋纪念馆内有所展示,足以佐证。另在原王氏宗祠,现太平禅寺的入口,有一块踏石,上刻“实面”两字,意为进入祠堂,面对祖宗时,要牢记和恪守“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原则。不知是否某种巧合,抑或受王氏家风影响,近些年来,在太平履职的主要领导,居然无一有问题,出事情的。

王氏宗祠的踏石原物,上镌“实面”两字

凤凰桥北堍

凤凰桥西侧

凤凰桥保护碑(苏州市、吴县)
记得第二次我和锡卫兄同去时,冒着三十七、八度的高温,寻找着凤凰桥和王皋墓的地址。在颇费了一些周折后,总算如愿以偿。
凤凰桥,位于太平街道旺巷村王巷港(荻溪)上。是一座单孔石梁古桥,长 17.2米,宽2.6米,高3.4米。主要构件为褐红色武康石。它是太平荻溪上原有四座古石桥(凤凰桥、兴隆桥、过王桥、荻水桥)中唯一的幸存者,至今宋韵犹存。东西桥梁上分别镌有造桥人姓氏、桥名和建桥的年代。西面石梁上刻:“太原王氏近溪策立”;东面石梁因石质风化,字迹漫漶不清,并有水泥涂补,似为:“末岁建凤凰桥”。
在凤凰桥北堍之弄口,有“净土庵”一座,只匆匆一瞥,未及细看。

净土庵

南渡太尉公墓

王皋墓
我俩从凤凰桥向南而去,走过田间地头,询问劳作村民,方得知王皋墓就在附近。走过现代所建的,一座看上去十分简陋的“兴隆桥”,来到王皋墓前。现场的情形却让我有些失望,杂草丛生,掩盖了整座坟茔。江南三沙王氏的始祖,就这样默默地住在荻溪旁,依然守护着王巷(现为旺巷),乃至太平这块世居的地方。

《太平抗日风云录》连环画珍藏本,撰文:龚仁之、吴金生
绘画:顾曾平

《荻溪》文艺作品集,以画、印形式描摹了荻溪的风景和民俗
内含太平古镇风情图,荻溪十景图咏等

《荻溪诗文选》
撰写:龚仁之、吴金生
从搜集到付梓,历时三年零八个月。编录了古诗词58首,古文37篇
此书以册页形式成集,装帧精美,别出心裁

太平老街示意图和文字介绍
前些年,舅母和老妈曾去过太平禅寺多次,在那烧香拜佛。有次,老妈对我说,在太平找到王家的祖先了。其实她还是不明就里,以为姓王的便是了。
记得首次见到王振昌先生时,我说我与你是本家。他随即问我祖上哪里,我说浙江绍兴。从他的口中,我方才知道我俩虽同姓王,但分属两支。他的先祖为山西太原王,而我则应为山东琅琊王。这个说法,让我疑窦方解,茅塞顿开。
这,或许就是我走访太平的意外收获吧?另一个收获,便是结识了龚先生和王先生两位长者,两位谦和待人,踏实做事,令人尊敬的老人。
*
王皋墓两张图片由随行老同事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写于2017年12月1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