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2017-12-27 20:06:11)
标签:

原创见闻

苏州相城区

湘城老街

观桥

历史

分类: 心泊东吴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去年五月二十日,我在首访太平老街后,于午后旋即去了湘城老街。虽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叫名头我也去过湘城,但只是在靠近太平的帆布厂就打住,而并未实际到过湘城镇上的。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老街1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老街2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老街3


    湘城这个地方,以前归属于吴县,称呼上是不会混淆的。但自从吴县撤销,其北部设立相城区后,因“湘”、“相”两字同音,于是便有些纠缠不清了。尽管“湘城镇”后来与“沺泾镇”合并称为“阳澄湖镇”,但作为一个特定的地名来说,苏州人还是习惯于叫做“湘城”。镇上原有的老街旧房也被保护起来了,统称为“湘城老街”。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老街4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老街5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老街6


    相较于太平古镇,湘城的历史似乎更长些,一查,竟与苏州城同龄。

    据苏州有关史籍记载: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吴国相伍子胥奉阖闾之命到湘地“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拟选址建都城。在已将部分城砖运至湘地后,后经复测地势低洼才作罢,遂“将砖铺砌河东街道”。于是,伍子胥决定在原吴子城的基础上扩建成阖闾大城,即今苏州古城。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团结桥南侧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团结桥上坡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团结桥南侧


    其实,湘城最早根据“相土尝水”之相,亦曾唤作“相城”。后来可能因其处于湘地,又濒临阳澄湖,还是叫“湘城”较为确切。现在“相城区”的叫法,将原来一个小“相城”,扩展为一个大“相城”,可能还是有点复古的意味吧?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团结桥上南望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团结桥上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水泥桥东堍人民街


    不知何时起,苏州到湘城去的人多了起来。不光是逛逛老街,有的竟是直奔“麻饼”而去的。说实话,这湘城出的麻饼确实好吃,一口下去,香溢满嘴,油而不腻,酥而又糯,让人吃了还想吃。那天,我也买了十只带回家,给家人一起分享。

    记得小时候和参加工作后,我先后回浙江衢州和镇海探亲时,便会从采芝斋买枣泥麻饼和麻酥糖、虾子酱油过去,前两样是父亲的最爱。若当时就有湘城麻饼可买,我想,我会作为首选的。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小弄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南街49号老屋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两层老楼


    在镇区新建的街头花园“湘园”处穿过马路,几步之遥就到了老街。老天好像也极为配合,飘洒的小雨点,似乎成为老街的标配。我呼吸着湿润的空气,走在湿漉的石板街上,风干的记忆瞬间被濡湿唤醒。可能午后的原因吧,街上人并不多。只有耳边时不时传来的麻将洗牌的声音,间或打破了街上的宁静,以此反衬出老街的静谧。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南街控保建筑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南街南首小桥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小桥横贯东西


    湘城老街并不长,由两边鳞次栉比的民居簇拥着,仿佛一条时光的隧道。民居的东侧,枕着一条小河。河水缓缓地流淌,从古至今,犹如诗人的浅吟低唱。从北街走到南街,在并不多时间里,自己恍若走过了久远的历史,阅读了岁月的沧桑。街中段,一座现代的水泥桥(团结桥)横贯东西,连接了上、下塘的交通,方便了居民的往来。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观桥”东侧

始建于宋咸淳二年(1266年),时名通仙桥,元朝天佑年间改称观桥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远看“观桥”

    清光绪十六年,里人张毓庆再修观桥,风格上保留了元代式样,依然是南北走向的

单孔石拱桥,由青石与花岗石、武康石混合堆砌而成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走到南街尽头,见一小桥,两堍乃乱石铺就。东汪头,有一座古代遗存至今的石拱桥,结构基本完好,谓之“观桥”。桥东北,即为湘城粮库和灵应观玉皇殿之所在。粮库前宽阔的河埠和三座圆形的粮仓,足见当年的盛景。而灵应观玉皇殿仍待修缮恢复,日后必将盛世重光。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观桥”南堍

观桥全长28.7米,宽3.85米,高3.95米。其中拱券3.95米,跨度5.9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湘城粮仓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湘城粮仓保护碑


    沿着粮库前的小路右折,就是下塘街了。隔河相望对面的民居,即为一道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景。此时,恰遇一与我差不多年龄的男子走过,见我拍照,便作停留。与之攀谈,方知其为当地一中学退休教师。我随即向他请教了当地的一些情况,并指着对岸一幢两层建筑询问,得知其原为湘城文化站,现在改作了棋牌室。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灵应观玉皇殿,始建于宋代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灵应观玉皇殿保护碑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沐云禅寺原址,现似为某食品厂所在


    这一改不要紧,棋牌总还算作体育文化吧?棋暂且不说,光论这麻将牌,在我国就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的说是明朝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之间的产物,但毕竟传说成分较大。有据可查的,倒是我曾在宁波天一阁内的所见。那里有一个“麻将起源地陈列馆”,就设在麻将发明人陈政钥先生的家族宗祠中。因其精通纸牌的博戏之道,感到纸牌有诸多不便,于同治三年(1864年)改为竹骨,又将纸牌的内容加以改进,于是形成了麻将这种新的牌戏。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沿河民居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沿河的两层楼房,原为文化站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现辟为棋牌室,供人娱乐


    更让人惊讶的是,诗人徐志摩也是麻将的热衷者,称“麻雀牌是一种手脑耳目的愉悦”。难怪现在这多人喜欢搓麻将,乐此不疲,算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吧?

    哈,话题扯得有些远了,言归正传。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湘城桥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水面开阔


    苏州周边相似的老街,我逛过不少。如甪直、木渎、蠡墅、郭巷、车坊、斜塘、太平、黄埭等,有的基本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有待整饰;有的经修缮后,已经得以焕发青春;有的则悉数拆尽,或几近消失。拆了当然痛快,但毕竟不能重来。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下塘街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湘城老街保护碑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老字号“老大房”麻饼店


    至于那些至今保留下来的老街旧屋,现状不容乐观。街上虽然尚有市井风俗之貌,但总不能成为破旧残,脏乱差的代名词吧?如何想方设法,修旧如旧,改造设施,改善环境,让更多的原住民能够返迁进来,这可能是当地政府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和挑战。如是,所在地居民方能在自己世代生活和居住的地方,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一种现实。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湘园石牌坊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廊榭缘接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贴水长廊

【原创】放牧阳澄湖(16)《湘城老街》
走桥憩亭


    写到这里,又有点心惑念念地牵记起湘城的麻饼起来。想过些天,约三两好友再一起去下,重兜老街,再品麻饼,留住一份记忆,重温一段温情。

 

 

                                                                写于201712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