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5月1日摄于苏州拙政园
杜鹃花,又称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全世界的杜鹃花约有900种,而中国约有530余种,是杜鹃花分布最多的国家。其色彩绚丽,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
苏州拙政园,植有不少杜鹃。每年花开的时候,都会举办杜鹃花会,虽没有满山遍野,铺天盖地之气势,但厅内、榭前,树下、石间,千姿百态,争奇斗妍,把这座姑苏名园装点得风情万种,频添了几多文人气息,令游人眼花缭乱,留恋百般。
拙政园“远香堂”内的杜鹃花盆景(摄于2014年5月1日)





尽管自家小院也种着杜鹃花,但每当这个季节,我都会适时去拙政园观花,虽说年年岁岁花相似,但岁岁年年人不同。就我个人而言,尽管属同一人,然按照生命旅程来说,昨日和今天的经历、感悟却是不同的。这种动态的过程,我喜欢以类似静态的方式去对待它,去享受它。为此曾写过一首五言诗《寻芳拙政园》和一首新诗《杜鹃花》,记录了当时赏花的过程和情致。
拙政园室外的杜鹃花(摄于2014年5月1日)





关于杜鹃花,历代历朝文人墨客吟咏无数,赞誉有加。甚而将其比为花中西施,羞得芙蓉竟不是花了。当然这只是一己之好,但亦可见杜鹃花之美丽名至实归。
如唐朝诗人白居易写道:“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这是对杜鹃花的高度赞美;又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颂扬了映山红质朴、顽强的生命力。





我爱杜鹃花,除了其姣容美色外,还在于迷醉于它那美丽动人的传说。
李白有诗云:“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子规鸟,又名杜鹃鸟,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暮春时节,它就悲鸣起来,鸣声仿佛是呼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昼夜不止。一直啼叫得嘴边淌出血来,染红了皇后园中美丽的花朵,后人谓之杜鹃花。
难怪晚唐诗人李商隐如是吟道:“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读来令人幽婉缠绵,拍案叫绝。
以下为铜陵花鸟市场的山杜鹃盆景(摄于2009年4月6日)



宣城的杜鹃花因李白的诗而闻名,我路过几次均无暇而入。但在铜陵办事时,早上会从宾馆走到附近的花鸟市场,欣赏那一盆盆令人惊艳的杜鹃树桩盆景,欲罢不能时,甚至分两次买回了人家刚从池州山上砍下来树桩,放到自家小院,埋在地上待其成活后,再翻入盆中。但可能由于根须受伤或水土不服之原因,在当年假活后,第二年就没有动静了,枉费了数百元和一番心血。我至今仍是心惑念念,总想等再去安徽宣城或铜陵时,干脆买一盆伏盆的回来,以解心中之眷恋。
啊,美丽的杜鹃花,就这样走进了我的生活,牵挂在我的心里。


写于2014年5月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