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规划馆东隔护城河眺望古胥门
上篇为万年桥东及东南区域(古胥门、万年桥、伍子胥纪念园、吉庆街、西大街)的图文展示,其中南部沿护城河的百花洲公园和接官厅另文介绍,本篇图文将是万年桥西及西南区域的呈现,其中为苏州市规划展示馆、泰让桥、皇亭街、胥江口等。
我从万年桥东堍拾级而上,及至桥面,豁然开朗。护城河南眺,新市桥遥遥在望,北望则姑胥桥近在咫尺。西南方,一座清新雅致的建筑群落映入眼帘,它就是苏州市规划展示馆正门,其门前广场宽阔,隔广场有照壁存焉,镌有大型砖雕《锦绣苏州》。其南部依胥江口处,为一仿古建筑群落,曰“涵远堂”,为规划馆古代馆之所在。
万年桥西城市规划馆广场
规划馆广场立柱及浮雕
城市规划馆正门
城市规划馆西北侧

地上的龙纹高浮雕
《锦绣苏州》大型砖雕

苏州市规划展示馆西入口勒石标志
苏州市规划展示馆,位于阊胥路东侧,东临护城河,接万年桥,南濒胥江,总用地面积347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868平方米(含人防地下室),由现代馆、古代馆、沿河辅助用房三部分组成。展厅为面积6650平方米(其中现代馆5433平方米,古代馆1217平方米),绿化率50.2%。2003年1月开工建设,2004年6月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此召开,2005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
规划馆东侧曲廊
规划馆东“乐水亭”
规划馆南“涵远堂”(古代馆),匾额为文征明题
规划馆南“凤栖馆”
规划馆南“鹿鸣馆”
古代馆北墙上的砖雕《盛世滋生图》
出西口转南,即为泰让桥北堍,这座我儿时常过的桥,因桥面开阔,显得比以前矮了一些,没有那么陡峭了。在桥上环顾,正东为胥江口,隔河为百花洲接官亭,东南为改造后的皇亭街小区,胥江从桥下缓缓西去,北岸为枣市街,街东首为近年恢复的“嘉应会馆”。
规划馆建筑中段的庭院,前方为“胜游桥”,正对河对面的古胥门
在胜游桥上观古胥门
在胜游桥上观现代馆和古代馆之连接庭院
从胜游桥南堍走向古代馆
庭院景致
规划馆东滨河区太湖石“母子情深”(自定义)
那日我在皇亭街小区待了一会时间,在“万寿亭”中与回迁的居民言谈之间,看得出居住条件改善后,在此安居乐享的惬意生活,有的带着第三代,其乐也融融。让我在清新宁静的环境中,慢慢地释放着怀旧的情结。
皇亭街,以“一亭三碑”闻名。一亭即“万寿亭”,三碑为“御碑”,由此引出一段历史。1684年,康熙南巡至苏州,并由此转江宁。巡抚汤斌把皇上这段行程的经过及面谕勒石树碑在此,即“万寿亭碑”,并为碑筑了一座“万寿亭”,后老百姓习惯称其为“皇亭”,皇亭街于是得名。
“万寿亭”和三块“皇亭御碑”
康熙圣谕碑:“万寿亭碑”
碑帽中间竖刻楷书“圣旨”二字,整体高约6米,宽近2米,碑文系楷书,共21行,423字,字迹模糊可辨。记录当时康熙南巡时“渡黄河、历京口至苏州”过程。康熙认为:江南民风之朴不及北方,皆因粉饰奢华所致。为此,康熙告诫苏州官员要“洁己爱民、奉公守法、激浊扬清、体恤民隐”
驮碑的赑屃已斩首割尾
赑屃头被丢弃在碑的东北侧,待今后复原,但尾巴不知去向
东侧的乾隆亲笔御碑(乾隆十六年),碑帽不知去向
诗碑曰:“牙楼春日驻姑苏,为问民风岂自娱。艳舞新歌翻觉闹,老扶幼挈喜
相趋。周谘岁计云秋有,检察官方道弊无。入耳信疑边各半,可诚万众庆恬愉。”
西侧的乾隆亲笔御碑(乾隆二十二年)
诗碑:“泉出寒山寒,秀分支硎支;昔游曾未到,名则常闻之。烟峦欣始遇,林壑
诚幽奇;应接乃不暇,而尽登神思。庭前古干梅,春华三两支;孰谓宦光在,斯人宁非斯。”

位于皇亭街小区南面的“皇亭阁”临河而筑,与百花洲公园接官厅遥相呼应

“皇亭阁”为私人会所,由此拾级而上
随着岁月的流逝,原盖有琉璃瓦的“万寿亭”早已倒塌,其真迹亦不知去向,现仿古的亭子,亭额“万寿亭”三字为居民中喜欢书法者随意而写。值得庆幸的是那三块御碑,却因夹杂在破旧的老民房间,被保留了下来。据说当年康熙帝南巡时,沿江宁、安庆到苏州,三地皆勒碑纪念,但唯一只有苏州的“万寿亭碑”保存了下来,具有相当高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另外两块乾隆的石碑也非常具有历史价值。
在皇亭街小区东北隅观胥江口和护城河,游船和清淤船相继驶过
站在皇亭街小区北首,眼前似乎浮现原来的“大日晖桥(怀胥桥),桥北堍为原万年桥大街
在皇亭街小区北沿岸隔胥江望“涵远堂”诸仿古建筑
在皇亭街小区东北角隔护城河眺望百花洲、接官厅
在百花洲接官厅观胥江口,远处为“泰让桥”
清淤船从护城河新市桥方向而来,左转驶入胥江口
如今的三块御碑矗立在一米高的台基上,台基四周配有精雕的石栏和供人游览的走廊台阶,台阶中央还镌有双龙戏珠石雕。历经沧桑的御碑重见天日,尽管有的以斩头割尾,有的漫漶难辨,但仍透射出岁月的光泽,彰显着历史的价值。
在规划馆南河滨观“泰让桥”
“泰让桥”石栏上的重建标志
泰让桥:跨胥江口,1927年为了大马路的畅通,修建此桥,以周泰伯避位奔吴故事取名。
时称“大洋桥”,但因与苏州话发音近似,故常以“太阳桥”称之。1976年拓建,2003年重建
“泰让桥”桥栏外的横额,与“万年桥”一样,做得太小,只有放大了才能看清
“泰让桥”东侧的桥联
“泰让桥”东北侧
“泰让桥”西南侧的沿河旧建筑,原为苏州第二制药厂的厂房

原苏州第二制药厂的69栋单体老厂房,已改造成为“姑苏·69阁文化产业创意园”,
于2013年3月19日正式开园。此为现盘胥路主入口
那日,我静静地伫立在皇亭街小区的东北首,即护城河的西岸,胥江口的南岸,向北隔河望去,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两幅画面:
一幅画面是我亲眼所见的,即如今规划馆古代馆“涵远堂”的位置,以前曾是苏州港航监督所一座类似碉堡的小楼,扼守着胥江口。因大学同学曾在此办公,我有时去玩并用餐,一次还在那检阅了其属下的航运拖船编队,从西山一路驶来,出胥江口入护城河,印象颇深,惜未留下照片。
位于“泰让桥”西北侧,枣市街东首的“嘉应会馆”,创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

在泰让桥桥面东侧拍嘉应会馆建筑群落
皇亭街小区南,位于阊胥路东侧的原“鸿生火柴厂”老建筑
在胥江口北侧远眺“新市桥”,护城河东岸为百花洲公园,西侧为皇亭街小区
在新市桥上观游船码头
“万年桥”北的“姑胥桥”上的扩建标志
在“姑胥桥”上南眺“万年桥”
另一幅画面却是我至今未见过的,即胥江口原有的一座三孔石拱桥。如果见到,则当年去姆姆家就不必舍近求远越泰让桥而至,完全可以下万年桥西堍左拐至万年桥大街,再越过此桥便到。这座业已消失的桥,叫大日晖桥(宋称胥门桥,明清谓怀胥桥),清顺治十一年(1
6 5
4)曾重建,位于胥江与外城河交汇口,南堍即皇亭街,北堍为万年桥大街,其热闹的街市在《盛世滋生图》中曾有所描绘。因其横跨水运繁忙的胥江口,水流湍急,行船常与桥身发生碰撞事故,多有船翻人亡的事故发生。故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拆除石桥,拓宽河口,以保障航运。航道是通畅了,但一座瑰丽的古桥就从此消失了。现万年桥大街已拓为滨河绿化带和下穿姑胥桥走道,地名不复存在。其间原有支弄小施家弄和大施家弄,现已建成居民小区,据说从前是古典名著《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故居。

现苏州市规划展示馆北侧,小施家弄居民小区
“泰让桥”涵洞
在规划馆“涵远堂”前观胥江口,前方横亘的为护城河
在规划馆眺望百花洲、接官厅,岸边停留着“沧浪号”船舫
摄于胥江口南侧(皇亭街小区)
游船开过
唉,苏州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历史悠久,人文深厚,在大街小巷闲逛,冷不丁的会有诸如此类的境遇。在如此深厚的历史沉淀,人文积淀中,如果真要静下心,沉下去,那是会让你痴迷一生,不能自拔的。
写于2014年4月2日
附:网载《盛世滋生图》胥门怀胥桥图片一张,谨此感谢原作者

《盛世滋生图》中胥门怀胥桥商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