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胥门东广场,姑胥拥翠
胥门,与阊门一样,同属苏州古城八城门中西面的两座城门,位于南北一条轴线上。较之素有“金”字之称的阊门,胥门冠有“银”字的称号,自古乃繁华之地,是为“金阊门,银胥门”之谓也。
与阊门相同,胥门也是我小时候路过最多的地方之一。之所以说路过,因为那时的城门湮没在杂乱而密集的棚屋之中,并不能像阊门那样穿城而过。
姆姆家住在泰让桥东南侧的皇亭街,在苏州肥皂厂上班,姑夫在苏州鸿生火柴厂工作,上下班极为方便。但逢时过节我去的时候,须从养育巷北端靠近道堂巷的小巷、沿养育巷、道前街、学士街、胥门路过万年桥,再沿阊胥路越泰让桥而至。对于小小年纪的我来说,可说是走远路了。后来用舅舅的自行车学会了骑车,好像就近多了。
及至1999年,皇亭街一带进行了低洼地改造,姆姆也搬家了。但每年的日常探望和拜年一直维系着,一直到她八十四岁终老。及至现在,我与表姐家仍有往来,这或许就是我与胥门的不解之缘吧?
古胥门西口
“胥门”匾额
古胥门西南侧
正对古胥门西口的浮雕
区大相《胥门》

秦鸿《桂枝香·胥江怀古》
胥门,为春秋吴国建造都城时所辟古门之一,与盘门同为苏州幸存的古代城门,以遥对姑胥山得名。《苏州府志》云:“胥门,西门也,在阊门南,一曰姑胥门。”
据资料介绍:现存城门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建,明清重修。苏州古城门皆水陆并列,惟胥门为防太湖洪水进城,宋元以后就无水门。陆门原有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增建的瓮城,已于民国时期拆去。现存门洞由三道砖砌拱券组成,第二道与第一、三道垂直相交砌筑,结构与盘门陆门内门相同。拱门高4.65米,宽3.3米,纵深11.45米。东向(城内)尚存横额,“胥门”二字已毁。门洞左、右残存垣长约65米,残高7.2米,砖石尚较完整。西向(城外)砖石保存甚少。
在万年桥上远眺古胥门,中间为伍子胥纪念园,近处岸边为游船码头
游船码头
古胥门西入口
古胥门最南端,百花洲公园东入口

古胥门保护碑
《吴地记》曰:“胥门本伍子胥宅,因名。”《祥符图经》:“子胥家于此,后以谏死,扶目悬于门,因名。”门以“胥”名,更多了一层人文的涵义。遥想当年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亲率民众,不辞辛劳,筑就了绵长坚固的“阖闾大城”;并先后辅助吴王阖闾、夫差治国理事三十多年,政绩卓著,有口皆碑;孙武殁后,其指挥的吴国军队在攻楚伐越中打了不少胜仗,为吴国的兴盛立下了汗马功劳。故在吴地,自古以来,人们对伍子胥敬仰有加,为纪念、供奉、祭祀这位功臣,一些地名亦以其名冠之。如胥门内建有伍子胥庙,庙内塑伍子胥像,庙旁的小巷叫伍子胥弄,胥门外的河道叫胥江,其流入太湖的口子叫胥口等等。

万年桥:2004年重建,保留了老桥的石砌墩台,钢筋混凝土桥面则被
全部拆除,改建成三孔拱桥,其中立面两侧的楹联为万年桥
原物,而桥两侧栏板所使用的2万块青砖均为民国时的旧砖
(摄于东北侧)
从东南方拍万年桥
万年桥桥栏内侧的桥名
“万年桥”桥栏外侧横额,字做得太小,在岸边根本看不清楚,是否与苏州人太内敛有关
姑胥桥上南望万年桥
在万年桥上北望姑胥桥
现在我们看到的古胥门,是1999年进行低洼地改造,拆除棚屋后重建天日的,2003年由苏州市及原沧浪区政府联合进行抢救和修缮,使这一段古城墙,最大程度的保持了元代重建和明清两朝重修的风貌。此外,在其周边地区进行综合整治,景观营造。如南面建成了占地四万多平方米的百花洲公园,沿护城河绵延至新市桥;西面紧依城门辟有伍子胥纪念园,再西边隔护城河设立苏州古运河陈列馆、苏州市规划展示馆,恢复嘉应会馆;北面有新建的万年桥跃然护城河的两岸。还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中国苏州民间文化展示周相继在此开幕,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端午节等重大节日,一系列的民俗文化和节庆活动也会如期举行。
万年桥桥面
万年桥东堍

万年桥西堍
万年桥东北侧,鲜花盛开的河滨
在万年桥上南眺新市桥
古老的胥门,在经历了两千五百多年的风雨后,又以它雄浑古拙的气韵,承载厚重的人文,重新焕发了风采。我喜欢徘徊和徜徉在这个历史和现代并存,古韵和今风相融的地方,因为这不啻是一种视觉的交相辉映,更是一种心灵的碰撞叩击。
本篇主要介绍万年桥东及东南部区域(古胥门、万年桥,伍子胥纪念园、吉庆街、西大街沿岸)。
伍子胥纪念园:
伍子胥纪念园“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碑墙
伍子胥塑像及筑城浮雕墙
伍子胥雕像(由雕塑大师钱绍武设计)
伍子胥亲率民众筑“阖闾大城”浮雕(由雕塑大师钱绍武设计)

碑墙侧面浮雕
从伍子胥纪念园东南方拍摄
高启《谒伍相祠》
唐寅《题子胥庙》
吴伟业《胥王庙》
从伍子胥纪念园迈向百花洲公园
吉庆街、西大街沿岸:
吉庆街北首,通往道前街的“孙老桥”,跨金狮河
为纪念宋代苏州太守孙冕而名,东侧念珠街上有一条小巷,旧称孙老桥巷
跨越学士河的桥(自北向南为序)
1.
吉庆街北首“歌薰桥”
北宋皇佑五年(1053)建,称“明泽桥”。1953年改称“歌新桥”,1984年复称“歌薰桥”
2.
“吉庆桥”:正对万年桥东堍
3. “来远桥”西堍
又名驿桥,原位于念珠街中段。南宋时胥门有姑苏馆,接街北国使臣和往来官员,
桥在馆前,桥名取自《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句。
始建于宋绍兴年间(1131-1163年),明成化年间重建,为花岗石石级拱桥。民国
12年改建,取消石级降低坡度,保留原拱,竖铁杆桥栏。1960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梁板
桥,桥宽5米,长6.8米。1999年,来远桥移建于现址,基本恢复原状,正对胥门。
“来远桥”东南侧
“来远桥”东北侧
“来远桥”西北侧
“来远桥”西南侧
“来远桥”桥面的“水城”标志浮雕
在“来远桥”上拍古胥门
4.
“清波桥”北望
“清波桥”南望
5.
“水厂桥”南望,因此处原有“胥江水厂”而名

6.
“百花桥”南望
7.
“涵慧桥”北望
“涵慧桥”南望
吉庆小筑
百花山庄
庆园
念珠街北入口
原念珠街在吉庆街之北,1998年并入吉庆街,并将念珠街名称移用于此。现位于
吉庆街北段东侧,北起西善长巷,南至寿宁弄。
“伍子胥弄”南入口
位于现念珠街东,南起寿宁弄,向北新辟路段延伸至西善长巷。相传春秋时伍子胥
宅在此,后建伍子胥庙,故名。
伍子胥弄8号内园景
附:网载胥门旧照片三张,谨此感谢原作者

盛世滋生图中的胥门街市
上世纪30年代的万年桥
2004年重建前的万年桥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4年3月3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