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沪上印象(4)新诗:《鲁迅纪念馆》

(2011-11-12 19:27:52)
标签:

文学/原创

诗词

鲁迅公园

鲁迅纪念馆

文化

分类: 萍踪浮影

【原创】沪上印象(4)新诗:《鲁迅纪念馆》
鲁迅纪念馆正门
 

    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人物性及名人纪念馆,1951年1月正式开放。原与山阴路上海鲁迅故居毗邻,1956年9月迁入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 1998年8月开始改扩建,于1999年9月25日建成开放。新馆占地42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上海市“红色旅游”主要景点之一。

 

【原创】沪上印象(4)新诗:《鲁迅纪念馆》
底层大厅内的鲁迅先生塑像


【原创】沪上印象(4)新诗:《鲁迅纪念馆》
从二层俯看一层大厅


    去年10月25日,我沿着甜爱路一路向北,进入鲁迅公园的东门后,右侧便是“鲁迅纪念馆”。只见整座二层建筑,山墙高耸,粉墙黛瓦,具有江南民居的典型风格。大门正墙上,由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鲁迅纪念馆”五个黑色大字,在白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醒目。

 

【原创】沪上印象(4)新诗:《鲁迅纪念馆》
二层平台上六幅浮雕:生动而概括地展现了鲁迅的一生。

每幅都有先生的头像,背景、画面各不相同,

反映出先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战斗与生活。
【原创】沪上印象(4)新诗:《鲁迅纪念馆》

    我走进大门,穿过名为“百草园“的庭院,便来到了宽敞高挑的大厅,它与二楼空间共享,融为一体。在大厅的西侧,端坐着的鲁迅先生塑像被绿色植物簇拥着,手持烟卷,以他标志性的冷峻且犀利的目光,注视着前来参观瞻仰的人们。

 

【原创】沪上印象(4)新诗:《鲁迅纪念馆》

鲁迅先生《自嘲》诗中的名对


 

【原创】沪上印象(4)新诗:《鲁迅纪念馆》
铁屋里的人群:以影像方式显现,发人深省,令人震撼,极具视觉冲击力


 

    与公园内的嘈杂喧闹不同,馆里尽显肃穆宁静氛围。我看见服务台有位文质彬彬的先生正与日本友人攀谈,一口流利的日语。经彼此自我介绍,方知其亦为新浪网友,博名“张嵩平”,是鲁迅纪念馆的职员。

    晚上回苏后,我登录了他的博客,品赏了他的精彩。他通日语,精绘画,擅摄影,颇有建树。遂加了关注和好友。我在张先生那里领取了一张“临时摄影证”,挂在胸前,径上二层而去。

 

【原创】沪上印象(4)新诗:《鲁迅纪念馆》
鲁迅先生与《新青年》杂志


【原创】沪上印象(4)新诗:《鲁迅纪念馆》
自由谈》报刊


 

    鲁迅纪念馆拥有有关鲁迅的文物文献资料二十余万件,其中包含大量珍贵的鲁迅手稿、遗物,文献照片。一层建有文化名人专库“朝华文库”,学术报告厅“树人堂”,专题展厅“奔流艺苑”等。

 

【原创】沪上印象(4)新诗:《鲁迅纪念馆》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影像、杂志


【原创】沪上印象(4)新诗:《鲁迅纪念馆》
内山完造先生塑像和内山书店


 

    而二层为鲁迅生平陈列厅,改变了以往的以生平为线索的旧例,在陈列框架上以专题划分展区,分“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和“华夏民族魂”5个专题展区,为参观者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可看性较强,易于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

 

【原创】沪上印象(4)新诗:《鲁迅纪念馆》
鲁迅先生和文学青年蜡像:栩栩如生


【原创】沪上印象(4)新诗:《鲁迅纪念馆》
鲁迅先生和新文学青年影像墙


 

    我细细地看着,默默地想着。在风雨如磐的岁月里,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和《自嘲》诗,不就是他人生最好的缩影和诠释么?

 

【原创】沪上印象(4)新诗:《鲁迅纪念馆》
鲁迅先生和故乡


【原创】沪上印象(4)新诗:《鲁迅纪念馆》

鲁迅先生与许广平:《两地书》
 

【原创】沪上印象(4)新诗:《鲁迅纪念馆》
鲁迅先生遗物

    《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原创】沪上印象(4)新诗:《鲁迅纪念馆》
鲁迅先生在东瀛


【原创】沪上印象(4)新诗:《鲁迅纪念馆》
鲁迅先生在上海时期的译作
 

    《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原创】沪上印象(4)新诗:《鲁迅纪念馆》
中国新文学杂志墙:洋洋大观,赫赫功勋

    我默诵着先生的诗,尊崇和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你 本有望

成为 一名

技艺精湛的

医师

治病救人

扶伤救死

治疗 人们

罹患的疾症

痊愈 人们

感染的病体

 

谁料想 你

却成为 一位

特立独行的

文人

铮铮铁骨

凛凛正气

锃亮的手术刀

化作

犀利的笔

国民的灵魂

深入剖析

 

从《阿Q正传》

到《孔乙己》

从《流氓的变迁》

到《狂人日记》

篇篇檄文

鞭辟入里

将 国民的

良知和觉醒

一一唤起

 

这里的 陈列

让 后人

追寻着

你的足迹

于是

中国的现代史上

少了 一位医生

多了 一员斗士

如今 你

虽然

身已作古

但 精神

已永垂历史

因为

相对前者而言

后者的选择

更有意义

 

    在此,谨向好友张嵩平先生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的感谢!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1年10月2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