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谢晋:电影演员和电影表演(1)

(2008-01-15 20:46:39)
标签:

文化

分类: 编导演手记
               谢晋:电影演员和电影表演(1) 
                                 谢晋
编者按:
    谢晋是一位善于发掘、启用、扶持电影表演人材的影坛“伯乐”,他在拍摄现场、在与电影演员共同塑造银幕形象的过程中,就电影演员及电影表演问题发表了一些意见。这些意见,有的已被整理成文,散见于各报刊。现将其中部分文章汇集于此。

   
之一:和演员的谈话

    之二:演员得给自己穿一双小鞋

    之三:表演要有生活气息

    之四:要生活在自己的角色中

    之五:难在滴水不漏

    之六:儿童演员的选择和处理

   
之一:和演员的谈话
    ·从排练开始·
    目前世界上拍电影往往找气质与角色相似的演员来担任某一角色,尤其在意大利更为普遍。这样角色与演员的距离一下子就缩短了许多。而我现在常常是用许多没有演出经验的新人,他们生活阅历浅,表演基本功差,怎么办?因此我还得从一段一段戏的排练开始做起。首先根据对剧本中每个角色的分析,引导每个演员逐步掌握角色的基调;然后在排练中改变自身的习惯,缩短演员与角色之间的距离。
    ·案头工作·
    由于剧本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所以必须在案头工作中仔细挖掘,临到现场再来挤感情是不行的。平时积累多了,镜头前就会掌握得准确。演员千万不能养成等导演讲解的坏习惯。希望青年演员们能每天做好演员札记,经常请导演来检查。
    写角色自传,一定要注意其内容应对将来人物的塑造有所帮助。我们常常讲人物的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对事对物所持有的态度和行为的总和。演员要学会去寻找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个性具体表现怎么样,在哪些地方可以展示出来。
    ·排练·
    给演员排戏我不主张死抠,要灵活些;导演排一个小时,让演员自己下去琢磨一个小时。平时导演排戏是一种,演员自己的多种设计也很重要。凡是设计好的东西,一定要去掉设计的痕迹,要化成自己的东西;生搬硬套,使人极不舒服。电影演员对角色动作要设计,但更重要的是自然适应。
    一场戏是否生活化与导演的调度有很大的关系,但作为演员自己首先应该按生活的逻辑去行动。在演员做小品时,调度每次都可以改变。要适应各种调度,那么在表演时就不会死硬了。演员还必须逐步适应不同的节奏气氛,关键还是人物基调的掌握。我们排练如能拿到60分,镜头处理后就有70分的可能;排练拿70分,镜头处理后就能拿个80分。作为导演每次应想方设法去激发演员的创作热情。
    ·镜头感·
    一个舞台演员在舞台上要有舞台感,一个电影演员在镜头前应该有镜头感,要使自己适应各种复杂的情况。
    电影演员讲话时很忌讳眼睛老盯住对方,这样内心往往容易空。我们应借助道具、形体来表达我们丰富的感情。而且演员要学会一面讲话一面动作,不要一说话动作就忘了。    
    电影演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脸部肌肉的表现力。以前我们是不够重视的,其实电影演员应该有这方面的严格训练。演员的脸部表现力开始可借助手来帮助,然后根据不同的内心要求,做出正确的脸部反映。演员一定要在实践中学会脸部表情的运用,并驾驭它。
    现代电影近景、特写用得很多,如全剧900个镜头,主要角色的近景与特写加起来起码有1/4强。因此,主要角色得把镜头排一下队,推敲琢磨每一个眼神的反映。演员对每一个镜头一定要自己先估计一下,大约在胶片中占几秒钟,然后根据这个时间而设计动作,不要有多余的东西,免得时间到了,真正要表达的内容还没有演出来。
    电影特写切忌咬牙切齿的东西,往往在电影中越是“控制”就越感人。拍戏前演员千万不能睡觉。一睡觉精神状态、脸部肌肉都会不一样。
    ·拍摄现场·
    演员这工作是相当累的,表现在不能一般地完成任务。要根据特定的情景,与之有相适应的、真实可信的反映。而且一定要适应在各种情况下拍戏,思想要高度集中,紧紧抓住任务,培养真实的信念感。
    演员在镜头前笑场,然后围观的人也跟着哈哈大笑,这对整个摄制组是一个耻辱。
    有时我冒火,主要是由于演员自己不努力、不用功、达不到要求的缘故。世界上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即使是一个只有二分钟的扫地工人,也要把这个人物演活,给人留下一个善良热心的老人的印象。我反复地说,规定情景,人物关系一定要挖,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即使戏少,但这二分钟后面的劳动要付出许多汗水,要能一上场就把规定情景带出来,从形体上就能让人知道是什么天气、季节,角色的心情怎么样等等。
    在戏中凡是画龙点睛的对话,说重些也无妨。电影要求台词口语化,但逻辑重音一定要有。台词说得正确与否,关键还是对人物的理解是否对。
    拍剧照千万不要静止地拍,一定要在戏的进行中拍摄,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才有生命力,才有内容。
    ·注意积累,要有特色·
    演员又一基本功,就是随时观察人物,揣摩各类人的精神面貌,到时候“仓库”中就有东西可取了。一般生活阅历浅的演员,只能靠情绪记忆来帮助自己更快地进入角色。好的演员案头工作做60分,但到镜头前能拿出80分来;而理性的演员案头工作往往做了80分,但在镜头前只能拿出60分,我们需要的是前一种演员。做到镜头前的极放松是靠平时基本功的积累。
    剧本中的不足之处,要靠演员的表演来弥补。用功的演员脑子应不停地在想,使自己的表演赋有特色。搞艺术是要有所追求的,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魅力。每拍一部戏,演员就得给自己穿一双小鞋,找一个难题,摸索总结一点东西。这样每部戏就有新鲜感,就有从头开始的感觉了。一个演员演几十部戏,应当每部都不一样。一般来说,演员掌握角色的性格基调还是件容易的事;但要有魅力,要处理得与人不一样,这就要求更高了。
    ·导演工作·
    我每天反反复复看剧本,你们感到奇怪。其实我每看一遍剧本,脑子里就过一次电影。我要把每个镜头反反复复在脑子里摆来摆去,直到摆顺了才罢休。这样到了现场工作起来就不会疙疙瘩瘩了。
    往往镜头分死了以后,一点可摸索的东西都没有了。我现在是把镜头大概分一下,不死照这个框框,靠大家来丰富。不同的导演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的。佐临导演经常用喜剧的眼光去看待人世间的一切;有的导演就从正剧的角度观察人生,他们拍摄的影片也就会形成不同的风格。
    对待演员有两种方法:一是启发式,二是灌输式。也就是说,一种是从内部到外部,另一种是先有外部再有内部。这是两种不同流派的表演方法。对于没有经验的演员,我先是灌输式地帮他找到一种强烈而又准确的外部形体动作,慢慢再教他往内部发展。
    ·把好质量关·
    导演拍摄一部影片,好像双手捧着水,每一步都必须聚精会神,严谨认真。如果这个镜头不理想,凑合一下,漏掉一点,那个演员表演不对头,将就一下,又漏掉一点,那么整个影片的质量就会一点一点漏光了。
    (多 凌整理)
    (原载《上影画报》1982年第3期)
                                            
                                  《中国电影年鉴》1983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