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评论史 之 年龄与相貌研究

标签:
红楼梦十二钗评论史贾元春马经义文化 |
分类: 《红楼梦》人物分析 |
此文摘录自:马经义著 《红楼十二钗评论史略》 2013年版 四川大学出版社
贾元春是金陵十二钗中地位最尊贵的一位,贾府也因为她而跃居皇亲国戚的行列。然而贵为皇妃的贾元春,在《红楼梦》中一直处于“朦胧”状态,她的一切似乎都需要“待辨”“待考”。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贾元春只正式出场过一次,然而这一次却是轰轰烈烈的。后面的章回虽然看不见元春的身影,但是她的存在却成了大观园里所有故事能得以展现铺陈的唯一理由。
在曹雪芹的笔下,几乎就没有正面描写过贾元春,胡文彬先生曾说:“她像深夜长空中飞过的一道流星,虽然一闪即逝,可那耀眼的光辉却长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1)所以迷雾再多,也并不妨碍和减弱研究者们对这一艺术形象的解析。他们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贾元春的年龄、相貌、才情、命运、影射,以及曹雪芹的创作角度和现实意义等六个方面。
年龄与相貌研究
对于红楼人物的年龄,曹雪芹采用的是一种避实就虚的手法,所以《红楼梦》中的人物其真实的年龄都不清晰,贾元春亦是如此。红楼人物的年龄,看似一个无关痛痒的小问题,然而,如果要系统研究文本结构以及成书过程,这又将成为一个回避不了的大关键。所以探讨人物的年龄便成了一些红学研究的前提条件。
在《红楼梦》文本中,绝大多数的人物其年纪虽然没有直接点明,然而如果细细推敲文本也能大致猜出,但是这种方法用于贾元春身上就不大灵验了,因为关于元春的年龄,在前后文本之间有矛盾之处。例如《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说:
“夫人王氏……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次年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
冷子兴口中的“小姐”就是贾元春,“公子”是指贾宝玉,“次年”就是第二年。如果按照这样的表述推断,贾元春只是比贾宝玉大一岁。但是在第十八回元春回家省亲时又有这样一段文字:
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祖母,刻未暂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
从这段原文来看,似乎元春的年龄要大宝玉十岁以上,否则很难“情状有如母子”,如此一来,前后文本就出现矛盾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冯其庸先生认为,两段文字虽系原文,但是并非同一个人所说,“前面的话是冷子兴的‘演说’,是冷子兴的胡吹乱说,……所以他说的,‘隔了一年’,也是这种性质,算不得真的。而后面元春对宝玉‘手引口传’一大段文字,却是作者正面叙述,是认真的介绍,是说真的。”(2)
关于贾元春的年龄,说法很难统一,除了上述的文本之间的矛盾以外,在推导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矛盾。例如有些研究者根据《红楼梦》第八十六回的文本介绍,说贾元春生于“甲申年”,如果按照这个年份推回去,省亲是在“壬子年”,姚夑说此年贾元春“实系二十九岁,宝玉是年十五岁。当宝玉三四岁时,元妃已十七八岁,故能教弱弟之书,想此时尚未入选为女史也。后元妃于甲寅年薨,系年三十一岁,今书中作元妃死时四十四岁,殊不合。”(3)由此可见,在矛盾中推导,又在推导中产生矛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元春的年龄就只能成为一个谜,永久保存了。
(1)
(2)
(3)
(4)李希凡
(5)潘知常
(6)曹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