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经义
马经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690
  • 关注人气:1,5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元春评论史 之 才情研究

(2014-01-12 21:31:01)
标签:

红楼梦

十二钗

评论史

贾元春

马经义

文化

分类: 《红楼梦》人物分析

此文摘录自:马经义著  《红楼十二钗评论史略》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3年版

贾府的四位小姐,在才情方面各有所长。惜春善于绘画,探春精于书法,迎春意在围棋,而元春的才情呢?从她贴身丫鬟的名字“抱琴”来推测,贾元春似乎攻于“情”,然而这个“情”字如何理解?曹雪芹仍然是避而不言的。曹立波先生认为:“元春的情,集中体现为‘宫怨’二字,除了传统意义上帝王和妃子之间的矛盾,也包含了贾府中封建家长和女儿之间的矛盾。”7如果从曹立波先生分析的角度看,就不难理解元春省亲时为什么会声泪俱下,哽咽难言了。

贾元春在《红楼梦》中只出场过一次,在有限的笔墨中对她情感的把控是比较困难的,再加之这一次仅有的出场,她的身份和地位使得她不得不掩盖许多真性情。所以在诸多评论文章中,直接剖析元春情感的文字是比较少的。张锦池先生说,从省亲的文字上看,元春给人的印象有五点——才华平平,戒慎审慎,平和老练,心性凄寂,政治敏锐。

张锦池先生说元春“虽曰‘贤孝才德’具备,‘才’却平平,这是由于地主阶级对女子的要求不强调于此。她政治头脑灵敏,处理问题平和老练,这是由于她当女史期间的锻炼。她戒慎审慎、心性凄寂,这是由于宫廷内部政治风云和幽闭生活的影响。明知自己是丝笼里的小雀,时时有被虐杀的危险,面对提笼者却又得欢快跳跃,嘤嘤鸣啼,甚至还希望笼丝能坚实一些:这就是她的悲剧之所在。”8然而对于张先生说元春“才华平平”这一点,潘知常先生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他认为才华不仅仅是指作诗填词,贾元春虽然创作不及钗黛,但是仍然有“两把刷子”。“元春的文艺鉴赏能力很强,元春的文学修养的才能不表现在创作上,而表现在评论上。”9所以贾元春的才华和李纨的才华类似,走的是文艺评论家路线,能把文艺作品品评到位,这也是一种才能。

    要想更好地品评艺术就得先懂得欣赏艺术。在元春归省当晚,贾府的戏班子演戏,元春说龄官演得极好,再演两出,但是不拘哪两出,让龄官自己选择。游默先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并指出“这说明她(元春)很懂艺术规律,想看好戏,就不能勉强演员,应由演员自定其拿手的剧目。难能可贵的是懂艺术又实行民主,尊重艺术,尊重演员,尊重人。”10

    其实在众多的评论之中,无论是否肯定元春的才,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达成共识的,那就是元春的“贤德”和“孝”,也正是因为这两点她才最终跃居妃位。这种传统理念在元春的意识中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她愿意为家族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一切。邸瑞平先生就曾说:“元春的一生,就是背着‘忠’‘孝’两个十字架走到了生命的终点。”11因此元春的所言所行都会围绕着这个标准展开,始终不可能超出这个范围。

(7)曹立波 《红楼十二钗评传》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07年 P50

(8)张锦池 《红楼十二论》 百花文艺出版社 天津  1982年  P286 

(9)潘知常 《说红楼人物》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上海 2008年 P222

10)游默 《龄官的勇气和元春的民主》原载于 《红楼》 2003年第一期

11)邸瑞平 《红楼撷英》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 1997年 P79 8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