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经义
马经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898
  • 关注人气:1,5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薛宝钗评论史 之 作者的态度与写法研究

(2014-01-01 21:33:22)
标签:

红楼梦

评论史

十二钗

薛宝钗

文化

分类: 《红楼梦》人物分析

此文摘录自 马经义著 《红楼十二钗评论史略》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3年版

新的一年,祝福各位新老朋友,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对于薛宝钗这个人物,作者曹雪芹持有什么态度呢?这也是评论者们所关注的。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标准答案永远也找不到,然而这似乎又是一个极其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答案就在评论者笔下。

    有学者说曹雪芹对薛宝钗是赞许的,例如李景光先生根据判词《终身误》中“山中高士”“停机德”等指代,判定作者曹雪芹对薛宝钗是肯定的。也有学者说曹雪芹对薛宝钗是持否定态度的,哈斯宝就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也有学者说,曹雪芹在塑造这一人物时是充满矛盾的,例如吕启祥先生说:“作者对薛宝钗的态度不能只用‘贬斥’或‘否定’一言以蔽之,实际上要复杂得多,有贬也有褒,褒中又带贬,而且不论是贬还是褒,都不是抽象的孤立的,总是在同各种人物的对照中显现出来,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含义。”121所以与其说是在探究作者曹雪芹对待薛宝钗的态度,还不如说是评论者们在抒发自己对薛宝钗的态度。

    关于曹雪芹是如何塑造薛宝钗的,换句话说塑造薛宝钗使用的是什么手法,虽然评论者们给这种手法命名不一,但是在观念上是基本相通的。很多学者都认为曹雪芹在整部《红楼梦》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种创作技法就是“对比法”。所谓的“袭为钗副”就是这一技法的别称。早期的评点家张新之就说,曹雪芹写林黛玉“极不善处世,不善提防,以致坠入术中者示警,与宝钗作大对照也。”122汪文科先生总结得最清楚:“曹雪芹常常采取多种多样手法来对比,有时让他们二人都把对方放在眼里、心里相互比较;有时把他们放在宝玉的心里进行比较;有时把他们放在同一事件上,让他们各自表示自己的态度和对待的方法,展现各自的个性特征;有时在同一件事情上,通过别人的议论,说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态度;有时当然也就是作者自己站出来发表评论,或作不同的描写。”123

 

121)吕启祥 《形象的丰满和批评的贫困——关于薛宝钗这一典型及其评价》载于 《红楼梦研究集刊》 第八辑 1982

122)张新之 《红楼梦回批》 载于 郭豫适编 《红楼梦研究文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 1988年 P85

123)汪文科 <</FONT>红楼梦>里的艺术对比》载于 中国作家协会贵州分会《红楼梦》研究组编 《红楼梦论集》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 1983年 P17417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