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经义
马经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898
  • 关注人气:1,5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悲”与“大喜”中的组织传播(三)

(2011-08-13 07:51:02)
标签:

红楼梦

传播学

组织传播

马经义

休闲

分类: 红学论著概略

    如果说宁国府的组织传播是建立在“大悲”之上的,那么随之而来的荣国府的组织传播却是建立在“大喜”之上的。

    在《红楼梦》时代,男子状元及第,女子进宫封妃,这是光耀祖宗,彰显门楣的大喜事。贾元春因为才孝兼得被选入宫中当了女史,后来晋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至此贾家已经跃居皇亲国戚的行列了。“元妃省亲”是贾府鼎盛之时,也是书中极其重要的章回。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贾元春才选凤藻宫是在第十六回,同在这一回还有一个故事就是“秦鲸卿夭逝黄泉路”。前者走向生命的巅峰状态,后者却已上“奈何桥”边。这是一出富贵与凋零的对比,一份繁华与幻灭的启示,《红楼梦》中的悲喜总是交相辉映。鲁迅先生曾经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用了八个字来形容这一状态——“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意思是说,漫山遍野的树木、繁花是那么的生机盎然,但是其中却流动着悲凉之气。这一份华丽与哀伤的组合正是曹雪芹的妙笔。

为了这次省亲,贾府耗费了巨资。围绕“元妃省亲”而展开来的一系列活动更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它和秦可卿的丧礼还不大一样,秦可卿的丧礼其实只是宁国府的事,换句话说荣国府中的人,除了王熙凤在为此忙碌以外,其余的人不过是陪陪客人,周旋来往而已,并没有把这件事当成分内的责任。但“元春省亲”是家族的大事,不单单是荣国府,宁国府也一样要行动起来。所以从这一点上看,办理省亲的事情属于“组织”行为。

贵妃能回家看望父母,能和普通人家一样享受天伦之乐,对于贾府这样的家族来说是莫大的天恩,更是富贵荣华的炫耀,然而要请銮驾回家是要有条件的,书中写道:

贾琏道:“如今当今贴体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因见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抛离父母音容,岂有不思想之理?在儿女思想父母,是分所应当。想父母在家,若只管思念女儿,竟不能见,倘因此成疾致病,甚至死亡,皆由朕躬禁锢,不能使其遂天伦之愿,亦大伤天和之事。故启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旨意,说椒房眷属入宫,未免有国体仪制,母女尚不能惬怀。竟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外,不妨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

贾琏的这段言论让人感慨,想来父女母子之间的情感,非一个“孝”与“念”字能够概括总结的。与其说这是贾琏的话语,还不如说这是曹雪芹的思想。特别是父母对于子女的爱,这让我想起了 龙应台先生的一段文字:“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最后用一个“不必追”来结尾,其中含着欣慰与依赖,一副画面就呈现出来了——父母亲打着拐棍,看着自己的儿女,拥有健壮的身体,背着行囊渐渐远去。欣慰的是,他们独立了,在社会上有了自己的担当与责任。然而依赖的却是那一份不舍之情。当年贾政、王夫人目送贾元春进宫是否也是这样的画面呢,我们不得而知。如今自己的大女儿跃居贵妃之尊,衣锦还乡,荣耀之极,这是一份安慰更是一份骄傲。所以贾府众人得知元春晋封莫不“得意洋洋”。那么要让銮驾回家,需要有“重宇别院”可以“驻跸关防”的。其他“妃子之家”已经在开始行动的,周贵人的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贾府原有“重宇别院”但是为了彰显气派于是开始着手打造“大观园”。《红楼梦》第十六回,贾蓉对贾琏说了这一样一段话:

贾蓉先回说:“我父亲打发我来回叔叔:老爷们已经议定了,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

“老爷们已经商议定了”这句话中的老爷们是指:贾赦、贾政、贾珍等,“商议定了”这是高层领导的集体意见,从这一点看,安排省亲事宜的“组织”已经形成了。紧接着,贾蔷有说道:

“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大爷派了侄儿,带领着来管家两个儿子,还有单聘仁、卜固修两个清客相公,一同前往,所以命我来见叔叔。”贾琏听了,将贾蔷打谅了打谅,笑道:“你能在这一行么?这个事虽不算甚大,里头大有藏掖的。”贾蔷笑道:“只好学习着办罢了。”

    贾蓉在身旁灯影下悄拉凤姐的衣襟,凤姐会意,因笑道:“你也太操心了,难道大爷比咱们还不会用人?偏你又怕他不在行了。谁都是在行的?孩子们已长的这么大了。‘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大爷派他去,原不过是个坐纛旗儿,难道认真的叫他去讲价钱会经纪去呢!依我说就很好。”贾琏道:“自然是这样。并不是我驳回,少不得替他算计算计。”因问:“这一项银子动那一处的?”贾蔷道:“才也议到这里。赖爷爷说,不用从京里带下去,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下剩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缦的使费。”贾琏点头道:“这个主意好。”

    这一大段情节,虽然是贾琏与贾蓉、贾蔷他们的两番对话,但是文字后面的信息异常丰富,这是组织上层领导已经商议定了的决定。用什么人,支用哪一处的银子,用多少,剩下的钱怎么办,以后供哪一项花费都安排得详详细细。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组织传播的功能已经显示出来了。成功办理“元妃省亲”的相关事项是宁荣二府共同的目标,虽然没有明确的介绍组织机构建立的情况,但是可以想象,这次组织领导一定是整个家族最上层的人物聚合,此规模比料理秦可卿的“丧葬委员会”大多了。那么在这个组织传播中,信息是如何传播的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