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与“大喜”中的组织传播(二)
(2011-08-11 09:44:58)
标签:
红楼梦传播学王熙凤马经义文化 |
分类: 红学论著概略 |
对于这样一个临时组织,其中的人员是宁国府原有的仆人充当的,虽然现在有了新的“共同目标”成立了新的组织,仆人原有的习性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变。宁国府的管理如同乱麻,如此以来,仍然是换汤不换药。于是王熙凤开始思考宁国府管理的利弊,以便重新分派。书中这样写道: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
对于一个组织,细细总结它的管理弊端,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在一个组织中,最为重要的是团队的管理与员工的参与,只有做好了这两点,组织的办事效率才能提升。也许王熙凤并不知道这些管理学理论,但是接下来她在组织中实施的方式方法体现了组织传播的三大功能。
第一:协调组织成员,形成凝聚力。
对于一个组织来讲,如果想要形成一股“凝聚力”,就必须要调整、磨合组织内成员,让他们知道实现共同目标自己需要做什么。只有分工明细,责任落实才能有的放矢。书中有这样一段场景描述:
(王熙凤)吩咐道:“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起举哀,别的事也不与他们相干。这四个人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便叫他四个描赔。这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少一件,也是他四个描赔。这八个单管监收祭礼。这八个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札、我总支了来,交与你八个,然后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去分派。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这下剩的按着房屋分开,某人守某处,某处所有桌椅古董起,至于痰盒掸帚,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帐描赔。
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卯正二刻我来点卯,巳正吃早饭,凡有领牌回事的,只在午初刻。戌初烧过黄昏纸,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明钥匙。第二日仍是卯正二刻过来。
这是高层领导在介绍自己的日程安排,其实这也是对众人的时间规定,早中晚,什么时辰做什么已经分派得清清楚楚了。凤姐还表示:“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理。”凤姐在这短短的几句话里连用了五个“我”,一次次的渲染自己的“命令”与“权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说话时使用过多的“我”会造成一种主宰的态势,王熙凤此时要的就是这一份气场,效果达到了。
“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众人听说,又见凤姐眉立,知是恼了,不敢怠慢,拖人的出去拖人,执牌传谕的忙去传谕。那人身不由己,已拖出去挨了二十大板,还要进来叩谢。凤姐道:“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