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悲”与“大喜”中的组织传播(一)

(2011-08-08 10:16:08)
标签:

红楼梦

传播学

组织传播

马经义

文化

分类: 红学论著概略

大悲与大喜是情感世界中的两种极端,它们就像天平的两极,平衡着人生。大悲与大喜又像生命历程中的指向,从我们一落娘胎,第一件事就是大声啼哭,这似乎暗示着“大悲”的开始,然而哭泣中并没有泪水,声音是那么的嘹亮高亢,这似乎又宣誓着生命的意义是要从“大悲”中走向“大喜”。《红楼梦》其实归根结底是在渲染着生命中的大喜与大悲,悲喜交错总是耐人寻味。形形色色,芸芸众生也在悲与喜的交织中体验着五味与五色。

《红楼梦》中最典型的大悲与大喜分别是“可卿丧礼”与“元妃省亲”。我们撇开哲学的视角,把“大喜”与“大悲”设置在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下,我们将看到一场精彩的,由悲喜支撑起来的组织传播。

人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然而人却时时刻刻生活在各式各样的组织中,并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组织传播。在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下,组织传播是介于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中间形式,它在社会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什么是“组织传播”呢,首先要从“组织”说起。

在现实社会中,组织是由两个人以上的群体聚集起来的有机体,他们会在一定的规则下,围绕着一个固定的目标进行劳作。问题随之而来了,“群体”也是由两个以上的人群组合起来的,那它是不是可以等同组织呢?当然不能。判断一个团体是不是组织,最关键的一点是看这个团体的成员有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例如《红楼梦》中的诗社,它就只是一个“群体”,虽然她们是多人聚合,但是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目标需要实现。贾宝玉参加诗社为了好玩;林黛玉参加诗社为了展才;李纨参加诗社是为了监督;王熙凤参加诗社那是被迫。其他人也各有原因,所以像这样聚合起来的团体就只能定性为“群体”。不难看出,所谓组织“是指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目标而按照一定的规则、程序所构成的一种责权结构安排和人事安排,其目的在于确保以最高的效率使目标得以实现。”

何谓组织传播?中外学者们各有不同的定义,但有一个核心始终不变——传播是一种信息交流活动,组织传播也不例外,只不过组织传播的主体是组织,其信息的传播形式有三种情况,一是组织与组织间的传播,二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的传播,三是组织与组织成员间的传播。至此我们了解了“组织”与“组织传播”的定义,那么《红楼梦》中为“可卿丧礼”和“元妃省亲”所展开的一系列团体活动是否属于“组织”与“组织传播”范畴呢,它们又印证了组织传播的那些功能与特点呢?我们可以详细解析。

秦可卿的丧事和元妃归家省亲,分别发生在宁国府和荣国府。当年宁国公居长,荣国公居次,如今东府哭声戚戚,西府却迎来欢歌笑语,这对“矛盾”发人深思。世间万物可谓瞬息万变,富贵与贫穷也就一墙之隔,悲欢离合也总是魔幻般交替更迭。在中华文化中,否极泰来,永远这样周而复始,作者让“大悲”牵引着“大喜”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技巧,更多的融汇了中国式的人生哲理。所以这一悲一喜也在曹雪芹的笔下浓墨重彩式的呈现,场面宏大,笔触细腻。宁荣二府为此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先看秦可卿的丧礼。

如果单说容貌,秦可卿应该是《红楼梦》中最漂亮的一个,因为她“兼钗黛之美”;若论口齿、才干,她也不在王熙凤之下,因为她早已是贾母心中评定的“重孙媳妇第一人”。她原本是从养生堂抱来的孤儿。秦可卿自己也知道,所以在她心中早就埋下了一颗要“出人头地”的种子。她嫁到宁国府也算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然而这一切都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都是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争取来的。所以秦可卿养成了心无巨细、善于观察、勤于分析、乐于交际的好习惯。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红楼梦》中来去匆匆。秦可卿是金陵十二正钗中的最后一位,却是十二正钗中死得最早的一位。

《红楼梦》第十三回,当王熙凤在梦中遇见秦可卿,并认认真真倾听她的忠告与托付之时,二门传事云板连叩四下将她惊醒——秦可卿死了,她的死因至今都是一个谜。此时的宁国府“府门洞开,两边灯笼照如白昼,乱烘烘人来人往,里面哭声摇山振岳。”族中之人都赶过来了,曹雪芹在这里罗列了一大堆人的名字:贾代儒、代修、贾敕、贾效、贾敦、贾赦、贾政、贾琮、、贾珩、贾琛、贾琼、贾蔷、贾菖、贾菱、贾芸、贾芹、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兰、贾菌、贾芝等都来了。为什么要如此“啰嗦”罗列他们,是因为他们素日和秦可卿关系好,都是知己?不是,这些人中没有一人个人在流泪。此刻真正伤心的只有贾宝玉,他在梦中闻得死讯,一口鲜血直奔出来,忙忙奔向灵堂痛苦了一番。作者在此“点众人的名字”不是闲笔,而是要告知读者,《红楼梦》时代的丧礼不单单是一个悲痛的怀念,更多的是一种仪式,它可以和真情毫无关系,它会演变成一个家族的势力展示秀以及家族与豪门贵族之间的政治应酬。正因为如此,筹办丧礼的“委员会”成立了,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成功地办理丧葬。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料理秦可卿丧事的这一群体就是一个组织。

“组织”的实质虽然构成了,但是这个组织内部有点乱。尤氏因为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物,贾蓉年青不知规矩,所以贾珍“责无旁贷”地成了丧葬委员会的“主任”。又因为他伤心过度,没有一个得力的臂膀,吊丧人来客往,总是顾头顾不了尾,“惟恐各诰命来往,亏了礼数,怕人笑话,因此心中不自在”。于是贾宝玉给贾政推荐了王熙凤,希望借助凤姐的才干,能让丧礼更风光体面。书中这样写道:

   可巧这日非正经日期,亲友来的少,里面不过几位近亲堂客,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并合族中的内眷陪坐。闻人报:“大爷进来了。”唬的众婆娘唿的一声,往后藏之不迭,独凤姐款款站了起来。

   “款款站了起来”许许几个字就把王熙凤与众不同的地方勾勒了出来。这一份与众不同的气度是源于王熙凤的干练与自信,当别的女性躲藏不迭之时,正是她洋溢大家风范之机。贾珍这次进来是向邢、王二夫人“借调人才”的。

(贾珍)因勉强陪笑道:“侄儿进来有一件事要求二位婶子并大妹妹。” 邢夫人等忙问:“什么事?”贾珍忙笑道:“婶子自然知道,如今孙子媳妇没了,侄儿媳妇偏又病倒,我看里头着实不成个体统。怎么屈尊大妹妹一个月,在这里料理料理,我就放心了。”……王夫人忙道:“他一个小孩子家,何曾经过这样事,倘或料理不清,反叫人笑话,倒是再烦别好。”贾珍笑道:“婶子的意思侄儿猜着了,是怕大妹妹劳苦了。若说料理不开,我包管必料理的开,便是错一点儿,别人看着还是不错的。从小儿大妹妹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我想了这几日,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婶子不看侄儿,侄儿媳妇的分上,只看死了的分上罢!”说着滚下泪来。

因为贾珍说得如此恳切,王夫人应允了。至此贾珍为丧葬组织找了一位得力的领导者。王熙凤是一个最喜欢展才的人,有了这样的机会,她当然会牢牢地抓住,一是为了积累管理家政的资本,因为她还没有料理过婚丧大事,怕众人不服,如今算是“因丧得福”了。二是也可以乘此机会历练历练,让自己的管理技能更为老辣娴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