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的“凋亡”与“死亡”(概念篇)

(2009-09-08 19:31:47)
标签:

文化凋亡

死亡

概念

基因

马经义

文化

分类: 中国文化辨析

文化的“凋亡”与“死亡”

(概念篇)

曾经,西方的哲学家黑格尔在比较了各个文明古国之后,长叹一声说:“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帝国,才是世界上唯一持久,永恒的国家”。华夏正是因为有了几千年延绵不断的文化才使它生机盎然地挺立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滋养、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文化有何用?恐怕再高明的大师和泰斗也很难用只言片语给你解释明白,但是如果把问题反过来就简单了——没有文化是万万无用的!文化是人类的精神生命,也是一个民族乃至个人的精神救赎。从国家层面上来讲,一旦丧失了民族的本源文化,“国将不国”“家将无家”!从个体生命层面上来说,人的一生难免遭遇绝境,难免走入人生的低谷,这个时候就算是你的父母、爱人、亲朋好友,都只能心疼地,眼巴巴地看着你,谁也没有办法帮你渡过。我们靠什么来支撑,唯有内心那一份清明的悟性,那一份通达、仁厚、博雅的情怀,那一份坦然、笃定的气势,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文化是什么?我们似乎从来没有触摸得到,但是它就像一股朴素而永恒的气息,自始至终地跟随着你,呵护着你的心灵!文化有生命吗?似乎无法判定,但是它的脉搏从古至今,亘古未歇!文化从何而来,流向何方?我们企图用一段或者几段生命的历程来作出诠释,恐怕,是人类的一厢情愿罢了!这样说来,文化就成了玄而又玄,高深莫测的东西了?也并非如此,如果是这样,文化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而脱离民众。文化就像人一样,有姓名,有籍贯,有个性,有血脉,有基因。它也会像人一样,经历生、老、病、死……

 

文化的“凋亡”与“死亡”,这是我继“文化基因”之后提出的又一个崭新的文化学概念。

 

“凋亡”与“死亡”这两个词原本属于生物医学的范畴。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怎么来理解这两个词汇?所谓“凋亡”是指:一种细胞受环境刺激后,在基因调控之下所产生的自然毁灭现象,在这一机制下,失去作用或已经受损的细胞会自我毁灭。

 

所谓“死亡”是指:一种细胞受外界的影响或者自身的病变,改变原有的功能,从而连带其他细胞发生变异,最终一起毁灭的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凋亡”和“死亡”的区别在于,“凋亡”是自我丧失生物功能从而毁灭的过程,这个过程只在一个细胞范围内,不会影响其他。而“死亡”不仅仅是自我丧失原有的生物功能,而且还会影响、蔓延到其他细胞内,导致一大片细胞的坏死和毁灭。

那什么是文化的“凋亡”和“死亡”呢?

 

所谓文化的“凋亡”是指: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因为时代的变迁,社会构建的差异,经济制度的改变等原因,而逐渐丧失它原有的地位与功效,这种文化形式就定格在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间段上。这种文化形式虽然“定格”了,但是它并不会发生腐烂,相反它的“文化基因”会被下一种文化形式永远承袭下去。

例如昆曲,它被尊称为“百戏之祖”,但是它的那种文化艺术表达形式,在当今这个社会上并不“吃香”,取而代之的是民族唱法,流行歌曲等等。我们可以说昆曲这种文化形式“凋亡”了,但是我们现代的歌唱艺术,又吸取了昆曲的优秀文化基因,这就是文化的承袭。

 

所谓文化的“死亡”是指:一种文化现象或者文化表现形式,在政治、经济、信仰等外在因素的刺激下,在一个历史时期灭亡了。而且它会在灭亡之日起,产生一种腐败、糜烂的气息开始腐蚀人类的精神。从而让人们在思想意识层面上开始发生“文化病变”导致行为的怪癖。

例如,古代社会,汉族崇尚一种“小脚美”。“三寸金莲”被推为女性之美的最高尺码。于是世间的女性在“美”的指导下开始裹足,缠的撕心裂肺,粉身碎骨也无怨无悔。男子们更是疯狂地追求这种残酷的“芳姿”。到如今社会进步了,这种文化现象早已不复存在,它“死亡”在了历史的车轮之下。但是就从那一刻开始,它演化成了一股腐败的气息侵蚀着人们的精神,于是出现了“恋足”这样的性取向。有这种心理状态,我们不能去责怪某个当事人,因为“文化的病变”要负担起很大的责任来。

 

文化的“凋亡”与“死亡”,和“文化基因”一样,就是体现文化有生命的外在表现。我们可以通过“一棵树”来清晰地比喻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一棵树的自然状态下透视文化的生命轨迹。

 

一棵大树生长在一方土地之上:

这棵大树象征着一种文化体系。这方土地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大树扎根在这方土地之上,吸取的是这方土地供给的养分。一年四季,象征着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大树的状态都各不相同。春天发芽,夏天枝叶繁茂,秋天落叶纷飞,冬天枝条枯败。这些不同的自然现象就如同文化表现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一样。

秋天一些叶子因为自然环境的改变,纷纷枯落了,这就是“凋亡”。在夏天,树枝遭遇虫害,一根枝条开始坏死,病变蔓延到了另外的树枝上,导致大树的许多枝条毁灭,这就是“死亡”。

当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之时,这棵大树又重新生机盎然,枝叶繁茂。你会发现,同是一个棵树,去年的叶子和今年的叶子也是绝不相同,但整体效果又是一样,如同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一样。因为他们吸取的是同一方土地的“文化基因”。中国文化历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形式就如同这些树叶,绝不相同,但是那一份文化气脉又是一脉相承的,这就是为什么历经几千年,“中国文化”仍然还是“中国文化”的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