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其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治病救人,但中医和西医对于人体的认识却有着天壤之别。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西医理念中的“人”已经从解剖意义上的器官发展成为显微镜下的细胞联合体,而中医却始终相信“人”是一个不能打开的黑匣子。“天地大宇宙,人体小宇宙”,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与外部环境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医眼中的疾病不仅仅是某一器官的病变,而是人体内部或外部的平衡被破坏了,平衡一旦失去,人就百病丛生。
中、西医文化对疾病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西医认为:人体得病是因为病毒或者细菌对身体的侵入。治疗的药物类似于子弹,到人体里把这个“敌人”消灭。中医却不这样认为,中药不直接杀死敌人,而是相信“人体自有大药”,要把人体内本来就有的大药调动出来,让你自己去把敌人驱逐出境。
中医与西医为什么同源而不同径,同的而不同矢?这主要源于产生两种医学的不同民族文化。无论是哪种医学都是在自己民族大文化背景下滋生出来的对自然界一个方面的认识。
简单的说中国文化是“用心”的文化,而西方是“动脑”的文化。西方文化自古以来注重理性思考和哲学反思,中国古代是缺乏逻辑和理性的,学者大多都是诗人和散文家。中国古代文化强调直观体悟,所以悟性的高低是判断一个人聪明才智的基本指标。注重逻辑与理性思维多是同“动脑”联系在一起的,因为西方人认为:理性的思考总是要“动脑”才能达到。早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古希腊医学家阿尔克莽就通过解剖发现大脑是感觉和理智活动的中央器官。后来古希腊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古罗马的名医盖伦,以及绝大多数西方学者都坚持这一见解,以此来认识自然与生活。所以才有了“动脑”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