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被认为是中国文坛最“神秘”的作家,神秘的根源是因为人们为对他的知之甚少!知之甚少的原因是历史资料的匮乏。从现有的文献看,除去裕瑞《枣窗闲笔》中对曹雪芹外面的描述外,便没有了其他任何关于曹雪芹“身体”状态的记载。
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曹雪芹很有可能是“橙、蓝”色盲。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推测的依据仍然要依靠《红楼梦》文本本身。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有同样一种感受——《红楼梦》中的世界五彩缤纷,花红柳绿。达到这种艺术效果除了有精彩的色彩描写外,更重要的是曹雪芹对颜色词的精确而大量的运用。《红楼梦》是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运用颜色词最多的一部书。据范干良先生统计:《红楼梦》前八十回中使用颜色词155种,这些颜色词在作品中出现近1000次(人名、地名中的颜色词按名称每种计一次)在语法功能上,它们作定语683次,作谓语76次,作述语51次,作主语34次,作宾语48次,作状语7次,作补语5次。
《红楼梦》中涉及的155种颜色词分为八种色系——红系、黄系、绿系、青系、紫系、黑系、白系。还有一种杂色词系,例如灰、乌、素彩等等。
曹雪芹使用最多的是红系词汇,此系中一共出现39种红色词汇,例如大红、朱红、银红、猩红、桃红、绛红、水红、嫣红、飞红、石榴红、杏红、海棠红等等。这可能与主人公贾宝玉爱“红”有一定的关系。
另外的色系词汇分别为:黄系17种、绿系25种、青系11种、紫系7种、黑系10种、白系27种、杂系19种。但奇怪的是,在如此丰富的色系词汇中,曹雪芹自始至终没有使用过“橙、蓝”两系的颜色词。如果说《红楼梦》中不使用“橙、蓝”两系颜色词是出于曹雪芹的个人喜好或者当时社会意识偏见,那么这种做法与他惯用的“写实性”创作方法就相背离了。鲁迅先生曾经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红楼梦》评论道:
正因写实,转成新鲜
曹雪芹的“写实性”手法贯穿《红楼梦》文本始终,无论是自己喜欢也罢,不喜欢也好,都统统真实的描绘出来。大观园五彩缤纷,犹如天境,怎么可能没有出现过橙色和蓝色呢?
以我的猜想,很又可能与曹雪芹是“橙、蓝”色盲又关。但是真是这样吗?恐怕一时无可定论,也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