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去了成都购书中心,它和西南书城一样,都是极具规模的大书城,人特别多。一进书店我习惯先上三楼,因为“红学”类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大致扫描一遍,不外乎还是那些书,好不容易有本新出版的,略微翻翻,也还是那些老文章。不过是书商们“推销”的一种手段——换汤不换药。
红学类的书籍,我最缺的应该是《红楼梦》的原始“版本”,去年我收集了一本刚刚发现的“脂本”——卞藏本。今天在购书中心看到了“戚序本”,这可是“程本”的祖宗。一看价格888——“吉利”。
红学书架上还有几本新书,张秉旺先生的《红苑杂谈》,张秉旺先生并不是红学名流,以前我也没有听说过这个人,更没有看过他的文章,翻开一看,第一感觉——杂!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或者说两点就是有当今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的序。怪不得能出版呢!这让我想起当年我出第一本书的时候的情景:
那个时候我还在读大三,一天,我代表我们校区去参加全校的学生大会,在会上我见到了任校长的卢铁诚教授,我把写书和想在我们川大出版社出版的情况给他讲了,校长很惊讶,一个本科生竟然能写出一本十多万字的学术著作,马上给我写了一张条子,让我去找出版社的社长,并告诉我,他们会安排……我高兴之极。当我后来专门找到社长,呈上校长的条子,他们的回答说:
小马,你的书再找找其他出版社吧,我们主要是做大学教材类的书籍,像你这样的学术著作,市场销售前景并不好,我们也不敢冒这个风险。还有呢,如果你能找个红学界的名流给你写个序,这样出版社接受的几率就大得多了。
我知道这一大段都是推辞,最主要是我没有名气,没有社会学术地位。我礼貌的收回了稿子,无可奈何的走出了川大出版社,我暗暗想,等本公子出名之时,你们来跪着求我,我也不会和你们合作……
当然以上的那些想法都是很“阿Q”的。不过稍微有心的读者都会发现,请名人作序早已是这个时代的潮流了。
我很是不幸,几乎没有和红学界的名流搭上关系。去年,红学界“探佚学”掌门人——梁归智先生来信,希望能购一本我的书。哎呀,当时我可有点受宠若惊。早看过梁归智先生的书,书上介绍他是张太炎的学生姚奠中的弟子,可谓系出名门。
中国学术历来讲究师承和学派,例如刚刚提到的章太炎,这可是一流的国学大师。他是谁的学生呢?是经学大师俞越的弟子。俞越就是新红学的代表人物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先生为什么在中国如此德高望重,其思想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学术流派,当然这与张先生的学识和德性是分不开的,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弟子日后个个了得,看看他们的名字就吓人一跳——钱玄同、黄侃、吴承仕、周树人、周作人、曹聚仁、马宗霍、姜亮夫、马衡……这些弟子在现代中国学术上都有重要的贡献。
我是一个没有任何师承关系的人,也不属于哪个学术门派。这是我的不幸,同时也是我的万幸。
不幸,是因为我得不到名家的指点,学术之路跋涉艰难,上无人拉,下无人推的滋味别是一番……这种不幸更表现在,学术“成果”无人赏识,无人推荐,更无人“吹捧”,导致无人问津,从而出版社也不感兴趣……
万幸的是,没有师承,我的思维不受任何家派的禁锢,可以驰骋,可以“乱想”,可以“胡思”……所以才有“梦式结尾”的观点,所以才斗胆对两百年红学的格局提出置疑,所以才有《中国红学概论》的出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