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操视点:我和一位投资者交流之后所想到的事情

(2012-06-07 17:15:56)
标签:

股票

分类: 陈操

  周四的市场表现可能让很多投资者大失所望。大家本以为在欧美暴涨的刺激下,能够让死水一潭的A股蹦出一点点浪花来,不过最终的高开低走,双双告跌,甚至沪综指还创下5月调整以来的新低,再破了2300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走势呢?

  从表明来看,之前A股相比于欧美市场的抗跌,使得A股的反弹弱于周边市场,但从市场深层次变化来看,市场期盼已久的利好迟迟没有兑现,这让市场的焦虑情绪开始升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天有媒体披露,以中核集团、人保集团为代表的7家巨无霸公司,或许在下半年推出超千亿的IPO!因此就变成了,利好没见着,利空却一个接一个,这也难怪今日A股会再次下跌。

  对于当前市场所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个人建议投资者没必要过于恐慌,尤其对于扩容这个问题,不管是国际板、还是新三板,抑或是那几个巨无霸,以目前的指数,和目前的成交量,推一个试试?!不说它能不能发出去,就算能,千亿的融资额估计也只是痴人说梦。当然从市场的长远发展来说,问题的关键不是这些扩容会不会出现,而是那些打着所谓市场化招牌的行为,已经清晰无误地折射出各个既得利益体既把股市当成一块唐僧肉,更把股民当成了待宰的羔羊!如果这样的态度不得以根本扭转,光靠郭主席这一段时间的改革,中国股市就算好得了一时,也好不了一世。况且别忘了,别人八部委推出一个跟股市息息相关的指导意见都可以不带着你玩,更何况别的呢?

  说到这,我想和大家说点别的,昨天我应约和一位宁夏的投资者进行了沟通,原本以为10分钟能打完的电话,最后我们聊了近1个半小时。说实话,和她沟通完之后,我真不相信她说她自己只有3年半的炒股经历。因为在以往的工作中接触的很多投资者,给我的印象是大多对股市一无所知,买股票要么是道听途说,要么就是盲目相信所谓的“股神”,很少能够有着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的。但这位投资者则不然,业绩、题材、短线、中线、技术图形等等,这些该如何把握,她都有着自己非常独到的见解。我问她这些东西怎么来的?她说这三年看了不少书,也根据每天看盘和实际操作的结果进行了总结。我想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我觉得她不像是个只有3年半炒股经历的投资者。在昨天的沟通中,我也把我17年从业的经验和教训和她做了交流,比如,就投资理念来说,我建议她,不仅仅是要坚持价值投资,同时要看到由于我国经济仍处于发展阶段,实体企业基础脆弱,所谓的价值投资,第一,它一定是阶段性、趋势性的价值投资,简单点说,中国的上市公司没有永恒的价值;第二,正因为如此,所以一定是用投机性的眼光去发现价值投资,如果因为某个公司以前有价值,所以就想当然的认为它今后也有价值,那就大错特错。

  再比如,在看盘方面,尤其有了LV2数据之后,很多投资者都喜欢看资金流向这个指标,总觉得当“资金流向”为净流入的时候,股票就会涨,但事实却往往不是这样。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在股市里你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第一,同样是资金净流入,由散户主导的,和由机构主导的,会一样吗?当然不一样,经验告诉我们,当然是由机构主导的资金净流入引发股价上涨的可能性大;第二,软件数据显示资金净流入是由主力资金引导,就一定是真的吗?错,现在很多机构为了对付LV2数据中的资金流向监测功能,往往利用对倒,造成虚假的主力资金净流入。比如说,主力机构自己先挂20万股卖单,然后主动地买掉其中10万股,造成大单买入的假象,这样就吸引散户追涨,剩下的10万股就被散户分掉了,这一进一出,实际主力机构仍然卖出了10万股,但所谓的主力资金流向则表现为主力净买入10万股。所以你要不注意这样的“骗线”手法,简单地认为主力资金净流入股价就会涨的话,那结果可想而知。我建议她看看去年8月19日到9月7日的002242,今年3月29日到4月24日的002232,(大家可以去看看那我4月24日的《陈操视点》的文章中实际已经提示了这个个股可能存在这样的风险),今年4月24日到5月14日的600483,今年5月15日到5月29日的000755,以及现在刚刚出现的60042*,这几个股票基本都是一样的手法。

  在和这位投资者交流之后,我更想对所有投资者说,要想在股市里真正赚到钱,没有别的捷径,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通过工具去总结盘面出现的新变化,把这些经验和教训用笔,更用心记下来,你就能在股市里更加游刃有余。如果还是在梦想着股市里会掉馅饼抑或者你会遇上某个“神仙”,那你在股市中的噩梦就还将继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