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操视点:是什么让降息却变成了下跌的动力

(2012-06-08 17:38:47)
标签:

股票

分类: 陈操

  央行周四晚上的降息,并没有带给市场太多的兴奋,反而高开低走的表现让大家再次陷入到恐慌当中,市场究竟怎么呢?之前不是都在等降息吗?怎么降息了还走得更差呢?这些可能是很多投资者都想问到的问题。

  此次政策调整,有人觉得很意外,但在我看来,一方面这是迟来的调整,另一方面,更是央行自乱阵脚的表现。这是造成降息之后,A股反而下跌的重要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呢?实际对于政策的调整,从4月份以来我们在文章中就一直强烈建议央行应该果断出手,在5月14日《市场缘何这么不买降准利好的帐》的文章中,我曾经举过一个“感冒生病”的例子来比喻当前的政策调整作用——感冒你都得上了,再来吃预防的药,太晚了。市场一旦形成了经济减速下行的共识和恐惧感,这个时候再来调整货币政策,就即便从作用上来说,也已经大大折扣了。所以在那篇文章中,我已经直言不讳地说了:对于这次降准,我个人认为降0.5%的最好时机已经错过!也正因为这样,在距这次降准24天之后,央行又被迫采取了降息的举措。政策调整一而再,再而三的错失良机,这不仅让股市手足无措(这一点我在5月25日文章《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延长了筑底走势》中已经做过提前的分析了),也使得经济复苏之日更加遥遥无期,所以我说这次降息是迟来的调整。

  为什么说这又是央行自乱阵脚的表现呢?第一,之前我说过,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企业通过借贷获得这种特殊的商品,然后去生产经营,通过增加附加值来获利。当“货币”这种商品的价格(也就是借贷利率)太高,高到企业卖出去的东西的利润率都抵不上借贷利率的时候,企业只能是不买“货币”这个特殊商品了,需求少了,作为卖方的商业银行,砸在手中的贷款余额自然就多了,所以本身市场就会有“降价”(也就是借贷利率下调)的要求。这是一个最简单的经济学常识。而央行要做的,就是通过一系列辅助“工具”,去发现市场对于“货币”这种特殊商品的需求关系变化以及价格走势,及时调整基准利率。实际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无论是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还是一年期国债收益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年期企业债收益率、十年期企业债收益率都纷纷创出新低,客观上就是反映出了市场对于“降价”,也就是降息的需求。如果央行此时顺势而为,主动来调整政策,既符合市场需求,又能稳定投资者情绪,能够将货币政策调整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但可惜的是,央行在这一步上,重复地犯着过去一样的犹豫不决失误。而昨天晚上的降息,却给市场释放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信息,那就是明天公布的5月份数据将非常之不好看,所以才逼迫央行赶在数据公布之前降息——这一招数,在2010年以来的控通胀时同样也用过。之前的调整是犹豫不决,现在却又是火烧屁股般地推出,这不是自乱阵脚是什么?

  第二,在之前的分析中,我们曾经反复说过,从保眼前增长、控未来通胀的角度来看,采取非对称性降息,既可以解决眼前刺激经济的问题,又可以对潜在的通胀预期起到遏制作用,可谓一举两得。但有意思的是,这次央行的降息,可谓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创造性地推出了一个花活——“潜在的非对称性降息”,具体说就是央行罕见地允许商业银行可以将存款利率上浮10%,同时将贷款优惠利率从9折变成了8折。这么一处理,虽然是存贷款基准利率是降了0.25%,但如果商业银行都按照上浮存款利率、下浮贷款利率的话,实际就是非对称性降息了。但可惜的是,这貌似的非对称性降息、貌似我国利率又朝市场化迈出的重要一步,依然没有让央行摆脱“瓜田李下”的嫌疑——之前我说过,采取非对称性降息,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商业银行,因为那等于割他们的肉,去补贴实体企业。所以我不知道,这个10%的上浮存款利息、8折的贷款利率优惠,有多少人、多少正规的企业能享有!——说白了,市场有“非对称性降息”的需求,但为了确保商业银行的暴利,玩出这样一个花活,在我看来,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创新,反而是自乱阵脚的一种表现。

  明白这些了,投资者可能也就能明白为什么昨天的降息却引来了今天的“小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