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能因为自己做某类茶就把其它的说的不如你

(2017-06-13 22:15:07)
标签:

产品类别

厚此薄彼

白茶

诞生时间

以假乱真

分类: 随便说说

/黄大

 

做公交车身媒体的说地铁灯箱贵,卖地铁灯箱的说公交low,只为互相抢单,其实其它媒体也如此,利益使然,甚至一个公司内的车身和候车亭彼此明争暗斗。但凡涉及到了商业利益、市场竞争,这是各行业都可见的一种常态。

 

譬如茶行业,除非啥茶都做,否则一定会遇到卖普洱的说喝来喝去六大茶还是普洱,做岩茶的说工艺滋味它最有特色。这两年白茶热,在好几个茶友群里都遇到了频频推荐自己白茶的茶商,甚至各个茶群都能见其刷存在。

 

这很正常,茶商要卖货,得往外推销,只是或许找不到什么方式,只能或者只会这种办法,于是搞的过分了变得招人烦。

 

卖自己的产品说它如何如何好,无非就是让目标人群心动产生购买行动,推广过程中的言辞图片之类的信息难免会有虚夸甚至虚假的内容,甚至拿同类产品做对比,虽然可能因此会产生一些夸大欺骗隐瞒,但大多数情况下也不好说什么,或者说对于我们这种非相关管理部门机构的人来说,也不能如何,不卖就行了,同时私下里告诫亲朋好友。

 

譬如几个茶群里都有个卖某花草保健茶的人,每天很勤奋的在群里发各种信息文章,说这种花草如何如何能治各种病。要说这种花茶确实有药用价值,但是此人并没有展示过,其经过加工制造并注册商标的产品,或者说就是那种采摘制作的初级产品,就如同自己做一款白茶,放在店里销售。那这就产生一个问题,虽然产品采用具有保健甚至药用功效的原材料,但是如果没有取得注册成保健或者药品,归为食品饮料,那么就不能宣传其治疗保健作用,否则属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行为。包括原生态六大茶类的产品,不能把它当成药或者说成药。

 

除了功效,还有的茶商为了推产品,会把一些尚未定论或者存在争议的观点,直接作为已确定的结论,推介给受众群体。譬如前面提到的白茶,它确切的诞生时间。

 

某位茶商(在此不提是谁了),因为最近在做白茶产品,发了几篇文章,用白茶和其它几类茶对比的方式,通过各个角度,明则科普暗地里褒白贬它,来达到让看文章的人,觉得白茶要比其它茶略胜一筹的目的。

 

其文章里对于白茶的诞生时间,直接就说是五千年前。之前的一篇文章里我曾对此时间及另外一个观点,留言表达了我的异议,他没有回复我,前两天我看到他一篇文章又一次说到了五千年前,我再次留言说不能把尚存争议的时间做定论,依然没有回复我。

 

好,就算古书籍提到的那个时候关于做茶的只言片语,和我们如今做白茶的过程很像,但是,古书中并没有详细描述整个做茶的工艺及茶的成品特征,换句话说,书中写到的文字,并不能印证当时做出来的茶,与当今的白茶无二,我们只能从所描述的内容,感觉加推测与现代白茶相似,那么,不能就此得出结论,这就是白茶,从而说白茶诞生于五千年前。

 

关于白茶诞生于何时,并非没有教科书或者茶业大师的文章可查询,前两天翻张天福文集刚好读了那篇《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里面提到白茶诞生时间,说查了资料询问了当地老人,认为大概有二三百多年时间吧。大师很严谨,调查研究后才得出了一个结论。

 

不知道那位茶商是否读过相关的文章,没有的话就是以不知当定论,如果是明明看过相关文章依然这么讲,那就是故意的误导。毕竟还有太多的人刚刚接触白茶,这样就会造成,五千年先入为主的结果。

 

这件事情并不是小题大做,其可怕之处就在于,当茶行业里都是被资本和商业利益左右的假信息时,这个行业也就慢慢的假的变成了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