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盆友不应该成为大人的拷贝

(2015-12-01 02:30:14)
标签:

小孩子

模仿

父母

模式

教育

分类: 随便说说

/黄大

 

几年前,偶然看到辽宁卫视一个儿童选秀节目,若干稚气满满的小盆友们,拿腔拿调的唱着大人们的情爱歌曲。尤其一个看样子只有六七岁的小兰生,演唱时一脸的悲愁忧伤,俨然一副苦情歌手的范儿。

 

相信以他的年龄和经历,根本不明白歌里都唱的是什么,不过他那个表情看起来纯属天然,不是故意装出来的,于是他唱歌的过程不由得有了一种喜剧的色彩。

 

还曾偶然在某卫视看到儿童舞蹈比赛,几岁大的孩子跟小大人儿似的,跳着各种国标舞,甚至双人拉丁,那一本正经象模象样的架势,让人觉得很可爱和喜感。

 

记得也曾看过有时装秀节目,找来一帮孩子做模特,穿上大人款式的衣服,在T台上走秀,看起来还满像那么回事的样子。

 

就在几天前看了期第二季笑傲江湖,面对两个孩子说的相声,郭德纲评论说,小孩子的这种表演虽然看起来挺好玩的,大家也比较爱看,可是他们演的内容其实完全照搬大人的东西,几乎没有了孩子本身应该有的那种童真,表演的再好也不是他们对大人的模仿,不是小孩子自己。郭德纲的这个观点,我觉得或许可以作为,对之前小孩子唱歌和走秀的共同评论。

 

这让我想起了某卫视搞的一个儿童戏剧大赛,小选手们按照不同的剧种和角色,分阶段进行PK。当时让我惊叹的是,虽然孩子们唱的都是成人的剧目选段,但并不是简单的进行模仿,原来他们都拜了师在学艺,有的孩子甚至两三岁就开始学了,可谓功底深厚。如果一直继续练下去,或许未来在他们中间,就有戏剧大师诞生。只是不知道,他们是出于本身的兴趣,还是被家长送去学的。

 

曾经一位音乐世家的朋友聊他小时候经历,他说他的童年基本上就是没有童年,每天要练六个小时的小提琴,然后还要再接着弹钢琴,但是他真的对音乐没兴趣,最后严重的逆反,忘了他说他啥时候找父母谈以及怎么谈的了,反正坚决不再学音乐。父母最终同意了,后来他大学考了理工科院校,毕业后进了互联网公司。但是他的弟弟与他刚好相反,加上他的退出,父亲便把所有希望放在了弟弟身上。

 

我问朋友弟弟现在如何,他说很不错,加入了某国际著名的乐团。我说你要是坚持下来也会如此吧,朋友说不太可能,因为我不热爱,虽然音乐功底上没问题,但是不会有多大的出息,或者说,肯定不像我在互联网行业做的这么投入和这么出色。

 

现实情况就是这样,家长所希望孩子学习的孩子未必喜欢,孩子自己热爱想学的家长可能并不支持,这是家家、代代不可调和的问题和矛盾。而孩子长大做了父母后,通常忘了自己小时候受到的那些委屈和折磨,把同样的方式和过程再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经常听到有人说,等我有了孩子一定不会像他们那样如何如何——也就是这么一说吧,到时候早就忘了当初自己的话,而且做的很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